最近和朋友聊天,聊到保險話題,大家總愛問:「大新保險好唔好?」我忍不住想分享自己的經驗。幾年前,我幫家人買了份大新的醫療險,當時看中他們廣告打得兇,號稱理賠快、服務貼心。結果呢?頭一年還算順利,但去年家人住院時,理賠過程拖了整整三週,客服電話永遠在忙線中,那種焦急感到現在還記得。後來我開始研究市場,發現保險這東西不能只看表面,得挖深點。
先說大新保險的優點吧。他們的產品線確實豐富,從基本壽險、意外險到投資型保單都有,適合不同族群。像我這種三十多歲的上班族,他們推的「儲蓄分紅險」聽起來誘人,保單設計靈活,可以隨時加減額度,不像某些公司綁得死死。另一個亮點是數位服務,APP操作直覺,線上投保五分鐘搞定,省去跑櫃台的麻煩。朋友用過他們的車險,事故現場處理快,理賠專員態度專業,讓人感覺有保障。
但缺點也不少,最明顯的是保費偏高。同樣的醫療險保障,大新比國泰或富邦貴了快15%,我比過條款,差異不大,純粹品牌溢價。還有一點是理賠效率參差不齊,小額理賠如門診費,三天內到帳沒問題;可遇到重大疾病或住院,文件要求一堆,審核慢吞吞。有次我同事申請癌症理賠,等了兩個月才搞定,期間得不斷追蹤,心力交瘁。另外,業務員素質落差大,新手推銷時誇大收益,事後才發現隱藏費用。
真實評價得看數據和用戶心聲。我查過消基會報告,大新的客訴率中等,2023年約5%,主要集中理賠爭議。網上論壇常有人抱怨「保費繳得心痛」,但也有人讚「APP超方便」。我自己總結:如果你重視便利性和品牌信任,大新算及格;但預算緊或求高CP值,建議多比較。買保險別衝動,先釐清需求——是重保障還是投資?年輕人可從意外險入手,中年再補醫療;簽約前務必逐條看細則,尤其除外責任和等待期。
最後提醒,保險不是商品,是長期承諾。大新有它的好,但別被華麗包裝騙了。多問幾家業務,拿試算表比一比,必要時找獨立顧問諮詢。記住,最好的保單是貼合你人生的那張,不是廣告最響的那家。
我剛買大新的儲蓄險,收益宣稱4%,但扣掉費用剩2%多,這正常嗎?有沒有推薦的替代方案?
文章提到理賠慢的問題,我遇過類似狀況,想問如果理賠被拖,該怎麼投訴才有效?
大新的車險真的不錯!上次擦撞,他們半小時到場處理,但保費確實比別人貴,值不值得加買?
請問投資型保單的風險高不高?我新手怕被業務話術騙,能分享實際操作心得嗎?
謝謝分享,很真實!想問大新的長照險評價如何?家裡長輩需要,但條款好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