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下班前,阿麗塔把最後一件熨好的襯衫掛進衣櫥,指尖掠過布料,想起下週就是她期待了半年的七天連假。窗外維多利亞港的燈火漸次亮起,像撒了一把碎鑽,但她心裡盤算的,是這珍貴假期該如何真正「屬於自己」。在異鄉打拼,假期不是奢侈,是續命的氧氣。這些年,我學會了把假期過成真正充電的藝術,不是癱著不動,而是讓身心都活過來。
真正的休息,從放假前一天就開始。別讓待辦事項追殺到假期裡。我會在放假前那個傍晚,把雇主家的客廳仔細拖一遍,廚房檯面擦得發亮,該洗的毛巾全洗完。不是為了討好誰,是為了讓自己踏出大門那刻,心裡沒有一絲掛礙。手機調靜音,工作群組設成「勿擾」——那聲「叮」的訊息提示,是假期最大的小偷。手機靜音那刻,像切斷了一根無形的繩索,肩膀瞬間輕了兩寸。
頭兩天,我允許自己徹底當一灘「會呼吸的泥」。但這癱法也有講究。不是縮在傭人房刷短影片刷到眼花,那比上班還累。我會抱著從公共圖書館借來的小說(最近迷上一位菲律賓作家的小說,寫的就是我們的故事),晃到附近公園的樹蔭下。看累了,就觀察樹葉縫隙間的光怎麼跳動,聽旁邊阿婆用廣東話嘮叨她孫子。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感覺風拂過手臂上細小的汗毛——這種「無所事事」的覺知,才是神經系統最好的修復劑。帶一瓶冰涼的椰青水,吸管戳進去那聲「噗」,是專屬假期的儀式感。
「小旅行」不必豪華。花二十塊搭叮叮車從西環晃到筲箕灣,上層靠窗的位置像移動的觀景台。在灣仔街市二樓熟食中心,點一碟鑊氣十足的乾炒牛河,隔壁桌本地大叔的閒聊是免費的廣東話聽力課。有次我鑽進土瓜灣的「十三街」,那些唐樓間的窄巷藏著老字號涼茶舖,老闆見我探頭探腦,遞來一杯自製火麻仁,黐稠稠的,喝下去竟像家鄉的某種穀物飲料,喉頭突然一緊。這些碎片,比擠在景點打卡更能餵養鄉愁。
假期中段,我總會撥半天「心靈充電」。不是什麼高深冥想,就是連上網路和老家的孩子視訊。但這次,我提前教會媽媽怎麼用手機播孩子跳舞的影片。看著螢幕裡五歲的女兒扭著胖腿跳學校教的舞,笑得露出缺牙,我沒像以往那樣邊笑邊掉淚。掛掉視訊後,我攤開新買的彩色鉛筆本子,把女兒跳舞的樣子畫下來——線條歪歪扭扭,但那份快樂實實在在流進指尖。創造點什麼,哪怕是塗鴉,都能把虛擬的思念轉化成可觸摸的能量。
假期尾聲最忌「收心」焦慮。我會選個涼快的早晨,走去街市買兩束薑花,一束插雇主客廳,一束放自己床頭。清冽的香氣漫開時,慢慢把洗好的制服掛回衣櫥。這個動作不是提醒「要開工了」,而是告訴自己:看,你創造了美好的七天,這份清爽能延續下去。最後一晚,用省下的錢叫一份家鄉口味的Sisig外賣,鐵板滋滋作響的聲音裡,飽足感混著鬥志一起升騰。
我們總說要「好好休息」,但對工人姐姐而言,休息是戰場補給,得精準投放。高效休息的秘訣不在時間長短,在於你是否允許自己全然「在場」——感受風的溫度、食物的香氣、創造的悸動,讓這些瞬間像細小的金粉,鍍在往後勞碌的日子裡發光。當你真正擁抱屬於自己的時間,返回崗位時,那杯你為雇主沖的咖啡,也會多一分從容的香氣。
評論:
看完眼眶熱熱的妳畫女兒跳舞那段讓我想到自己藏在枕頭下的照片。下次假期我也要試試不只是一直視訊,學妳畫畫看!
請問搭叮叮車有推薦哪條路線風景比較特別嗎?來香港三年只去過太平山頂
雇主看到我們買花自己插會不高興嗎?上次我放小盆栽在窗台被說擋陽光
完全說中我放假狂睡兩天反而更累的感覺!原來要去公園看樹才是解方
謝謝妳提到圖書館!以前都覺得那是學生去的 今天去中央圖書館發現有整排菲律賓雜誌 像找到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