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咖啡廳瀰漫著焦香,鄰座兩位年輕人熱切討論著「財富自由」,手機螢幕閃著恆生指數的紅綠數字。我抿了口微涼的拿鐵,想起十多年前的自己,也曾這樣雙眼發亮地追逐市場波動,直到膝蓋狠狠撞上現實的桌角——那場金融海嘯,教會我「輕鬆」二字在投資世界裡,從來不是表面意思。
恆生 Mpower 這類指數掛鈎產品,像一把設計精巧的瑞士刀。它的「輕鬆」在於入場門檻相對親民,運作機制透明如玻璃——緊貼恆生指數表現,省去你天天盯盤選股的精力消耗。但別誤會,這不代表閉著眼睛買就能等財神敲門。我曾在2015年港股狂熱期見過太多人,把這類產品當成高息定存衝進去,結果市場一個急轉彎,帳面瞬間蒸發三成,那滋味比隔夜咖啡還苦澀。
真正讓 Mpower 發光的時刻,是當你理解「時間複利」這魔術師的把戲。它不是讓你下個月買跑車的工具,而是十年後能從容辭職的底氣。關鍵在於「紀律」:固定每月從薪水分一杯羹投入,像在後院埋下一顆顆種子。市場下跌?正好用同樣預算買進更多單位。我書桌抽屜裡還躺著2008年到2012年的月結單,那些在金融廢墟裡持續扣款的紀錄,如今看來像用灰燼施肥的玫瑰。
但別被「被動投資」這詞催眠。你得定期掀開引擎蓋檢查:恆指成分股是否過度集中在金融地產?發行商的信評有無風吹草動?去年某外資銀行的類似產品突然調降派息率,事前蛛絲馬跡就藏在密密麻麻的補充條款裡。這就像養盆栽,定期修剪枯枝(汰弱留強)、補充養分(逢低加碼)才能等來花開。
最危險的陷阱叫「貪婪的比較」。當朋友炫耀某檔妖股三天漲50%,而你的 Mpower 像老牛踱步深呼吸,翻開2000年科技泡沫破滅的名單,多少當年股王如今已成壁紙。真正財富自由的鄰居陳醫師,二十年來只做兩件事:每月買 Mpower、專注精進醫術。去年他診所頂讓退休時笑著說:「市場瘋癲時我在看診,市場崩潰時我還在看診,是 Mpower 幫我把手術刀換成了釣魚竿。」
咖啡杯見底了。窗外飄起細雨,那對年輕人背起背包離開,桌上遺落一張寫滿計算數字的便條紙。我忽然想起《莊子》裡那棵因無用而長存的大樹——Mpower 之妙,或許就在它不追求驚天動地的暴漲,而是用市場的呼吸當養分,在時間土壤裡默默長成替你遮風擋雨的形狀。財富自由從來不是終點站,而是讓人生巴士有資格選擇慢速前行的油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