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錢包,翻出那張陪我征戰快兩年的恆生MPower信用卡,卡面都有點磨損了。朋友常問我:「這張卡回饋看起來很猛,真的那麼好用嗎?申請會不會很麻煩?」老實說,當初我也是被那『號稱最高5%無腦回饋』吸引,半信半疑辦下去,用到現在,它確實是我錢包裡最常掏出來的那幾張之一。趁著記憶還鮮明,來聊聊這張卡的眉角,從怎麼申請、怎麼玩轉優惠,到那些銀行不會主動告訴你的小陷阱,一次說清楚。
說起申請,恆生MPower算是門檻相對親民的「高回饋卡」。不像某些頂級卡動輒要求年薪百萬,它對一般上班族友善多了。但友善歸友善,該準備的一樣不能少。記得那時線上填表,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隔天就收到補件通知。關鍵在哪?收入證明要夠「有力」。如果你是正職,近三個月的薪轉存摺明細影本最穩當,數字清晰、銀行印章清楚,審核速度飛快。像我當時附上標註薪資入帳的頁面,補件後兩天就核卡了。自由工作者或收入不固定的朋友,近半年的存款餘額證明就是你的王牌,重點是讓銀行看到穩定「財力」,金額當然是多多益善。
線上申請真的方便,動動手指就搞定,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地址證明這關卡了不少人。我租屋處的水電瓦斯帳單都不是我名字,怎麼辦?別慌,拿出你的手機帳單,或是信用卡帳單(其他銀行的也行),只要上面有你的名字和申請信用卡填的住址,清清楚楚,通常就過關。記得影本要清晰,地址一個字都不能差。線上傳輸時檔案別太大,免得系統卡住,JPG或PDF最安全。
核卡後,拿到那閃亮的實體卡只是第一步。恆生MPower真正的精髓在「綁定行動支付」。它標榜的「高額回饋」,主力戰場就在這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甚至台灣常用的街口支付、LINE Pay(記得選對支付方式),綁好綁滿。這張卡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指定行動支付」消費,通通享5%現金回饋,而且無腦刷,不用記哪些通路、不用登錄、沒有名額限制!我現在買咖啡、超商掃貨、甚至菜市場買菜,能感應支付的攤位,手機嗶一下就是5%回饋入袋,實實在在。
當然,這5%也不是天上無限掉下來的餡餅。它每月回饋上限是HKD 300(約台幣1,200元,以當月匯率計算)。換算下來,當月透過行動支付刷到HKD 6,000(約台幣24,000元)就達標了。對一般生活開銷來說,其實蠻夠用的,尤其如果你像我一樣,連繳電話費、水電費都想方設法透過行動支付搞定。超過的部分,就回歸基本盤0.4%回饋。所以,精打細算的話,把大額、必需、又能用行動支付的花費集中刷這張,回饋最大化。
除了行動支付這塊大肥肉,恆生MPower的其他優惠也挺有誠意。像海外消費(實體卡簽帳或非指定行動支付),有1%回饋,雖然比不上頂級卡,但在免年費的卡裡算不錯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日日賞」積分,這在其他消費(非行動支付、非海外)時能累積。積分能換的東西很實際,超市禮券、餐飲券,甚至直接抵扣簽帳額。我習慣把一些無法行動支付的小額消費累積在這,聚沙成塔,幾個月下來也能換個小確幸。
不得不提的是它的「MPower Rewards」平台。恆生會不定期在上面放專屬優惠,餐飲折扣、戲票買一送一、網購現金券種類五花八門。我習慣月初上去瞄一眼,有合用的就領取,到店消費時出示優惠碼或直接刷卡就享折扣。這部分完全是「額外紅利」,省到就是賺到。不過優惠名額通常有限,看到心動的手腳要快。
用了這麼久,當然也踩過小坑。最大的「提醒」就是:實體卡消費的回饋率真的差很多!除非是海外消費賺那1%,否則在台灣,能用行動支付就絕對不要掏實體卡出來刷。那0.4% vs 5%,差距足足十幾倍啊!還有,那個5%行動支付回饋,是「下個月」才回饋到信用卡帳戶抵扣帳單,不是即時折抵,要稍微留意一下現金流。最後,免年費是有條件的!首年通常免,之後每年只要用這張卡刷滿HKD 15,000(約台幣60,000元)或以上,次年就繼續免。達標門檻不高,正常使用很容易過。
整體來說,恆生MPower信用卡絕對是張「懶人神卡」。只要你習慣用手機支付,它幾乎涵蓋了大部分日常生活場景,提供穩定的高回饋。申請門檻適中,免年費條件也算寬鬆。當然,它不是萬能,大額消費有上限,實體卡回饋普通,但瑕不掩瑜。對我這種討厭複雜計算、懶得記一堆規則的人來說,簡單綁定、無腦刷、穩拿回饋,就是最大的吸引力。如果你也追求消費回饋的「效率」和「簡單」,這張卡絕對值得放進口袋名單,好好利用它,讓日常消費也能默默攢下一些零用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