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財務時,翻出我的恆生信用卡帳單,才想起去年聖誕購物季靠分期省下不少錢。那次在電器行買了台新電視,店員提醒我恆生有零利率分期,我半信半疑試著申請,結果真的一毛利息都沒付,還拿到額外現金回饋。現在回想,要是早點搞懂這些眉角,或許能避開以前被高額手續費坑的糗事。
恆生的分期優惠五花八門,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購物當下直接分期,像我在百貨公司刷大額時,系統會自動跳出選項,讓你選3期、6期或12期還款。另一種是帳單分期,適用於已累積的消費,透過手機APP就能操作,超方便。重點是優惠常變動,比方說春季旅遊季,買機票分期可能免手續費;但旺季如年底,銀行會加碼現金回饋或點數加倍,得盯緊官網公告。
申請過程其實不複雜,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我記得第一次辦線上分期時,沒看清楚條款,以為零利率就萬事大吉,結果忽略了一筆500元的一次性手續費,後來帳單來才傻眼。現在學乖了,每次都會打客服確認:利率是否浮動?有無隱藏費用?提前還款會不會罰錢?這些都得白紙黑字問清楚,免得信用分數被拉低。
說到信用影響,這是我最在意的部分。分期雖能減輕當月壓力,但銀行會視為額外負債,萬一還款紀錄不穩,聯徵分數可能下滑。我的經驗是,控制在總信用額度30%以內最安全,像上回買筆電分6期,每月只佔收入10%,完全沒後遺症。當然,別貪心亂申請——有次看到「限時免息」就衝動刷了三筆,差點周轉不過來。
要最大化優惠,得玩點策略。我習慣搭配恆生的紅利點數系統,分期消費照樣累積點數,再兌換成超市禮券,等於雙重省錢。另外,新戶首刷分期常有驚喜,去年朋友辦卡時拿到12期零利率加2000元刷卡金,羨慕死我。總之,多比較不同方案,別被華麗廣告迷惑。
最後提醒大家,分期是工具不是救星。我見過有人沉迷「先享受後付款」,結果債滾債。設定自動扣款最穩,避免逾期。如果你正考慮申請,先評估自身收支,必要時找理專聊聊——恆生分行服務不錯,預約就能免費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