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窗外的維港燈火漸次亮起,我啜了口微涼的伯爵茶,指尖摩挲著銀行剛寄來的按揭確認信。上個月陪老友阿強跑遍港九新界十幾間銀行,就為他那間北角蝸居搏個好利率。恆生那張寫著「H+1.3%」的優惠批核書到他手裡時,他掌心都在發汗——差那零點幾個百分點,廿年供款期能差出一輛Tesla的錢。
這些年幫親友把關過數十宗按揭申請,摸透銀行檯面下的遊戲規則。所謂「優惠利率」像海港城櫥窗裡的限量品,標價牌後總貼著細若蚊蠅的條款。恆生近期的按揭攻勢猛,廣告裡「全城至抵」四個字印得斗大,但真正能撈到這勺蜜糖的,得先跨過三道隱形門檻。
第一關卡在貸款額度。那日恆生客戶經理陳先生攤開精算表,金邊眼鏡反射著冷光:「三百萬是基本入場券。」他指尖敲著表格底部那行小字——若貸款額卡在二百八十萬,名義利率雖同為H+1.3%,但現金回贈會硬生生砍掉三成。更別提那些附贈的「家居保險」與「律師費津貼」,在低於二百萬的微型貸款裡直接蒸發無蹤。
第二關藏在薪資單的細節裡。阿強任職的設計公司慣將年終花紅分兩次發放,二月那筆總佔年薪三成。陳經理翻著他過去三年稅單突然蹙眉:「這筆六月發的獎金,恆生系統只認固定月薪的50%計算。」我們當場掏出手機重算,月入驟降八千的數字讓阿強喉結上下滾動。後來還是找出客戶總監親筆簽署的《年度績效確認書》,才把這塊缺口補上。
最易踩雷的第三關,是職業類別的潛規則。恒生對「專業人士」的定義狹如針眼:執業會計師要亮出證書編號;公立醫院醫生須附上醫管局聘書;連工程師都得看是否香港工程師學會正會員。阿強的建築師牌照差點卡關,最後是翻出當年參與會展擴建的項目證明,才被納入「優先職業群組」。
當你以為闖關成功時,合約細則裡還埋著時效陷阱。那張讓阿強簽到手腕發酸的條款書,第十七項寫著:「優惠利率有效期為提取貸款後首36個月」。這意味著三年後利率可能飆升,屆時轉按又要被綁約罰款。我們當場要求增補附加條款——若屆時恒生標準利率高於市場中位數0.5%,可免罰息轉按。陳經理打了三通電話請示才勉強蓋上修正章。
深夜十一點踏出恒生銅鑼灣分行,阿強捏著文件袋苦笑:「原來買樓最累的不是睇樓,是拆解這些利率迷宮。」霓虹燈在他鏡片上流轉,我想起五年前自己中環舊居的按揭合約,那時沒留意「提前還款罰息期」竟長達五年,後來移民急售房產,硬是被啃掉六位數罰金。
茶涼了,維港遊輪拉出金黃光帶。若你正走向恒生那扇玻璃門,記得帶齊三樣東西:放大鏡般的細心,談判專家般的韌性,還有對人性最清醒的認知——銀行永遠不會把蜜糖放在伸手可及之處。
評論:
公務員申請係咪真係有額外0.1%折扣?我見官網寫「指定紀律部隊」先有,但朋友話消防員都得
文中提到提前還款罰息期,想問如果部分還款(例如每年還多20萬),罰則同全數清還係咪一樣?
上個月恒生突然調整H按封頂利率,簽緊臨約嘅話可以要求跟新利率走嗎?定係焗食舊條款
自僱人士報稅用平均數計收入,但今年生意跌咗三成,係咪應該等出年稅單先申請?
擔保人退休金收入計唔計入還款能力?阿媽有筆政府長糧但恒生經理話要睇「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