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過中環金融街,總會瞥見恒生銀行那棟玻璃帷幕大樓。十年前剛創業時,我總覺得私人銀行是遙不可及的存在,直到去年資產規模跨過門檻,客戶經理遞來那張燙金Preferred Banking邀請函,才真正踏進這個專屬領域。
恒生貴賓理財最打動我的,是它把「個人化」做到骨子裡。記得年初準備併購海外公司時,我的客戶經理陳先生直接帶著跨境併購專家到公司開會。他們事先研究過對方股東背景,連當地稅務優惠條款都整理成冊。這不是制式化服務,而是真正把客戶需求當成拼圖來解。
專屬投資組合像為我量身訂做的西裝。不同於普通理財顧問只問風險等級,Preferred團隊花三個月追蹤我的現金流動態勢。發現我每季有大額貨款進帳,就設計出「階梯式定存+短債基金」組合,讓閒置資金在等待期仍保持4%以上收益。有次凌晨兩點收到英鎊急貶警訊,顧問竟即時來電建議轉換避險部位,後來才知道他們有專屬夜間監控小組。
那些隱形福利才顯真功夫。上個月臨時要飛倫敦簽約,理財團隊兩小時內搞定機場貴賓室與緊急預支外幣。更意外的是簽約當天,當地合作律師樓主動聯繫提供臨時辦公室,原來這是恒生全球貴賓網路的標配服務。當你在異國看見印著自己名字的接機牌,才會懂什麼叫無縫接軌。
最關鍵的還是信任感建立。有次我隨口提到女兒將赴瑞士留學,兩週後竟收到份精算報告:比較教育信託、留學貸款與儲蓄險的稅務差異。團隊甚至考量到未來可能移民,建議分階段配置不同幣別資產。這種超前部署的思維,讓理財從交易變成終身夥伴關係。
當然,每月五位數的帳管費確實不便宜。但當你計算過專屬匯率優惠省下的外匯成本,或比較過優先認購債券的額外收益,就會發現這更像是付費加入頂級俱樂部——門檻篩選出同頻的夥伴,而服務深度決定了財富成長的加速度。
看著辦公室牆上那幅恒生致贈的水墨畫,題著「風物長宜放眼量」。在財富管理的長路上,有人能與你共眺遠方,或許才是Preferred Banking最奢侈的饋贈。
評論:
請問資產門檻大概要多少才能申請?中小企業主適合嗎?
看完好有共鳴!上次我急著調度美金,普通櫃檯說要等三天,貴賓專線直接幫我鎖定即期匯率
想了解他們的家族信託服務細節,最近在規劃資產傳承
其實最值錢的是人脈圈,上次在貴賓室認識的醫療器材商,現在變成我的合作夥伴
好奇夜間監控團隊怎麼運作?真的24小時都有人值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