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家的前三天,阿嬤從布袋裡掏出一把生米,在空蕩蕩的客廳角落各撒了一小撮。那時年紀小,只覺得好玩,直到自己成了家,經歷幾次遷徙,才明白那撮米粒的重量——是對空間的敬畏,是對安穩的祈求。拜四角,從來不只是儀式,而是人與空間的一場鄭重對話。
老一輩常說:「屋有屋神,地有地靈。」閒置過久的房子,或是歷經多任住客的舊宅,氣場容易淤塞混雜。拜四角,便是溫柔地「打招呼」,驅散無形中的滯礙,邀請清淨氣流入住。這份心意,遠比繁複的步驟重要。所謂吉時,與其迷信時辰吉凶,不如理解為「選擇最適宜的專注時刻」——當你能心無旁騖,誠心正意,便是最好的吉時。
若真要依循傳統,台灣常見的拜四角吉時首推「巳時」(上午9點至11點)。晨曦已過,陽氣充沛上升,正是空間能量甦醒流動的時刻。此時進行,象徵為新居注入一日之初的生機。其次是「午時」(11點至下午1點),陽氣鼎盛,適合希望家宅興旺、人氣匯聚者。避開「子時」(深夜11點至凌晨1點)與「卯時」(清晨5點至7點),前者陰氣重,後者則怕擾了土地清寧,也易驚動鄰里。
現代生活步調緊湊,若拘泥於時辰反而造成壓力,反失本意。我的經驗是:「心安即是吉時。」下班後的「戌時」(晚上7點至9點),家中燈火通明,全家人齊聚,帶著平靜愉悅的心共同完成,同樣能達到凝聚家宅氣場的效果。重點在於那份專注與誠敬的心意,能否在當下全然灌注於空間之中。
供品貴在誠心,無需鋪張。基本三樣不可少:生米(象徵滋養與豐足)、粗鹽(淨化驅邪)、一小杯清酒或米酒(敬獻土地靈氣)。講究些可加上:五色豆(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花豆,代表五行調和)、鮮花素果(時令水果,避開多籽或空心者)、一小塊烘烤過的豬肉或全雞(若家中方便備置)。切記,供品最終需收起,生米鹽豆可撒於屋外綠地或流動水中,食物則回歸食用不浪費。
儀式從屋子的「後左角」開始(以站在大門往內看的方向),依序順時針拜完四角,最後回到中央。每處角落點燃三炷香(或環保香枝),誠心稟告:「弟子/信女 ,今日遷入新居,誠心敬拜四方土地、地基主,祈求家宅平安,人丁興旺,諸事順遂。」靜待香燃約三分之一,即可持香於角落輕煙薰繞,最後將香枝垂直插在盛滿米的碗中,或集中於中央的香爐。香枝務必插正插穩,傾倒反而預示不穩,需重新調整。
拜完後,保持屋內燈火通明至少一日,讓陽氣充盈。三天內盡量避免爭吵或搬動大型家具,讓和諧氣場穩定下來。曾有朋友拜完當晚就在屋內激烈爭執,事後總覺家中有股莫名緊繃感,直到重新靜心整理思緒才緩解。空間,真的會記憶情緒。
阿嬤那袋生米,如今想來充滿智慧。拜四角最深層的意義,不在於精準掐算吉時,而在於那份「安頓身心」的覺知。當你願意停下來,對即將承載生活悲歡的空間,獻上第一份尊重與祝福,這份心意本身,就是最強大的風水。擇一個你能靜下心的時刻,帶著對未來的期許與對空間的感恩,誠心去做,便是為家宅奠定了最穩固的基石——心安,則居安。
評論:
看完立刻筆記!原來戌時也可以,之前一直糾結白天要請假,這篇解決大煩惱。不過想問如果房子是租的,拜四角前需要先跟房東說嗎?
供品用五色豆這招好聰明!之前只用米跟鹽,下次搬家來試試看五行平衡的感覺。文裡提到香要插垂直真的很重要,我第一次拜沒注意倒了一枝,心裡毛毛的早點看到這篇就好了,現在重新拜還來得及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