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五年前,我和太太在台北市郊看中一間小公寓時,興奮之餘卻被按揭申請搞得焦頭爛額。那時不懂行情,差點簽下高達5%的利率合約,後來靠著反覆研究才省下近百萬台幣利息。這些年來,我幫朋友處理過幾次貸款,發現很多人都在重蹈我的覆轍——銀行廣告華麗,細節卻藏著陷阱。
申請按揭前,先徹底檢視自己的財務地圖。銀行會放大鏡般審核你的信用報告、月收入和債務比。信用評分低於650分?別慌,我建議提前半年開始修補:按時繳卡費、減少短期借貸,甚至找信用修復顧問。文件方面,準備薪資單、稅單和資產證明時,記得複印兩份,一份給銀行,一份自己留存對照。有位同事曾因文件遺失延誤一個月,利率就跳升0.3%,白白多付利息。
挑選銀行別只盯利率數字,得看隱藏條款。我跑過五家銀行比較,發現某些主打「低利率」的專案綁著高額手續費或強制保險。親自拜訪分行,直接問貸款專員:「如果我能提供更高頭期款,利率能降多少?」實戰經驗是,頭期款從20%提到30%,利率常能砍0.5%以上。另外,留意政府補貼,像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但資格得符合戶籍和收入門檻。
省錢的核心在談判與還款策略。利率不是鐵板一塊,帶上競爭對手的報價單,銀行往往讓步。我有次用A銀行的2.8%去壓B銀行,成功拿到2.6%。還款時,與其拉長期限減輕月付,不如縮短年限。舉個例:1000萬貸款,30年期利率3%總利息約550萬;改20年,總利息剩不到400萬。每月多付幾千塊,長期省百萬。我習慣年終獎金撥一部分提前還本金,十年下來省了快200萬利息,但切記避開合約中的提前還款罰則——通常寫在細則小字裡,罰款可能達剩餘本金1%。
通膨時代,按揭是雙面刃。低利率看似誘人,但若選浮動利率,經濟波動可能讓月付暴增。我的原則是:收入穩定選固定利率,避免意外;有投資習慣的,可考慮浮動利率搭配額外還款。買房是場馬拉松,耐心比衝動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