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特別冷,不是因為寒流,而是公司大門貼上封條那天,空氣裡結冰的沉默。存款簿的數字像沙漏一樣無情減少,房東的催繳簡訊成了手機裡最刺眼的通知。就在我幾乎要簽下高利貸合約時,里長伯塞給我一張皺巴巴的傳單——「失業勞工紓困貸款」。這張紙,後來成了我喘息的浮木。
所謂「失業貸款」,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勞保局給勞工的最後一道防護網。資格像篩子,網眼很細:首先,勞保年資必須滿五年,這五年不能是斷斷續續的拼圖,得是扎實的連續紀錄。更重要是「非自願離職」——被資遣、公司倒閉、契約到期不續聘才算數,自己拍桌子走人的不算。我記得在就服站排隊時,前面一位大哥紅著眼眶吼:「我每天加班到半夜,老闆說『不適任』就踢我走,這算非自願吧?」工作人員默默點頭,遞出申請書。那一刻,我懂了他顫抖的手。
流程像闖關,但地圖其實很清晰。第一步是衝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認定,帶著身分證、離職證明和存摺封面。櫃檯人員會像醫生問診:「最後一個雇主是誰?離職原因代碼多少?」別慌,誠實回答就好。接著是十四天內必須面試兩次工作的規定——這關卡住很多人。我的祕訣是:認真投履歷,就算面試工作薪資只有過去七成也去,把「就業服務站推介卡」蓋章當目標。這不是刁難,是政府怕你躺平不找頭路。
當「失業認定公文」到手,真正的貸款申請才開始。衝向銀行比衝向超市搶特價還急,因為名額有限。必帶文件除了認定公文,還有勞保明細(證明你年資)、償還計畫書。銀行經理翻著我的文件突然皺眉:「勞保轉帳帳戶呢?沒它無法撥款!」我驚出一身冷汗——原來舊帳戶早被凍結。立刻衝去郵局開新戶頭再折返,差點錯過當天收件截止時間。這血淚教訓換來的提醒:所有帳戶狀態,請在失業第一天就盤點清楚。
錢進帳戶那晚,我盯著螢幕上多出的十萬元,胃卻揪成一團。這錢燙手——首年免息像甜蜜的毒蘋果,第二年利率立刻跳上1.095%。更可怕的是「按月攤還本金」的隱形壓力:就算當月只還一千元,沒準時繳?聯徵紀錄立刻留疤。我的對策是:撥款當天就設定每月轉帳還款,並把總借款砍半使用,剩餘當救命儲備金。有位單親媽媽在紓困講座哭著說:「以為借了能鬆口氣,結果第二年利息壓垮我⋯⋯」她的眼淚比任何條文都震撼。
這筆貸款像把雙面刃,割開困境的同時也留下傷痕。它救急,但不該是長期依賴。每期還款單據我都貼在冰箱上,提醒自己:這不是救生圈,是暫時踩得到底的淺灘——游向岸邊的力氣,終究得靠自己掙。深夜修改履歷時,常想起就服站牆上那句褪色的標語:「借貸是谷底的微光,就業才是向上的階梯。」光會滅,階梯,得自己一階一階鑿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