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年冬天,我在冰島自駕環島,車子在荒郊野嶺拋錨。零下十度的寒風裡,手機訊號微弱,要不是事先買了旅行保險,那通緊急救援電話的費用和拖車服務,差點讓我破產。旅行中的意外,從來不打招呼,保險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挑選旅行保險,得先看核心保障。醫療部分絕對是重中之重,尤其去歐美或偏遠地區,急診費用動輒數十萬台幣。我偏好涵蓋住院、門診和緊急醫療轉送的方案,像安聯或國泰的全球計劃,保額至少五百萬台幣起跳,才夠安心。行李遺失或延誤也別輕忽,上次在東京轉機,行李箱被航空公司搞丟,保險理賠幫我買齊換洗衣物和必需品,省了上萬塊的麻煩。
針對不同旅行風格,保障要量身打造。背包客走窮遊路線,選經濟型就好,重點在意外醫療和第三人責任險;家庭出遊帶小孩,得多加行程取消或延誤險,那次颱風攪局,全家沖繩行程泡湯,保險賠了機票和住宿損失,救了我半年的薪水。銀髮族長途旅行,則要強化慢性病覆蓋和海外喪葬費用,聽過朋友在歐洲心臟病發,幸好保單包了專機返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省錢不是犧牲保障,而是聰明比價。我習慣用線上比價工具,像Finfo或Money101,一次看十幾家報價。挑免賠額高的方案,保費能砍三成,但得評估自身風險——如果行程滿檔又愛冒險,低免賠額更划算。常旅行的人,買年度保單比單次省,我一年飛四五趟,年度險平均每趟花不到千元。另外,信用卡附贈的保險常被忽略,但額度有限,最好搭配主險補強,去年用玉山卡刷機票,再加購富邦的短天數險,整趟歐洲行保費壓在兩千內。
歸根究底,保險買的是心安。別等出事才後悔,花點時間研究條款,避開不必要附加險,像租車碰撞險常重複,直接跳過。我總在行前一周搞定,線上投保三分鐘完成,那份合約就像隱形護身符,讓旅途更從容。記住,省下的錢是為了更多旅程,而非賭上未知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