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冬天,我在冰島的雷克雅維克街頭,寒風刺骨卻心裡暖洋洋。背包裡只有幾件簡單衣物,錢包裡沒剩多少克朗,但那段旅程改變了我對旅行的看法——原來省錢不代表犧牲舒適,反而能讓冒險更深刻。現在,作為一個跑了全球六十多國的老背包客,我想分享一些真實心得,給那些想探索世界卻不想燒光積蓄的朋友們。
機票這檔事,很多人以為非買貴不可。其實啊,我常靠靈活日期省下一大筆。像上回去泰國曼谷,避開旺季高峰期,選了個週二出發的紅眼航班,票價硬是砍半。用Skyscanner或Google Flights比價時,別只盯一個目的地,試試鄰近機場,比如飛大阪不如先到名古屋再轉新幹線,省下的錢夠你多吃幾碗拉麵。關鍵是提早三個月預訂,加上累積的里程點數,一趟歐洲行可能只花台幣一萬出頭。
住宿方面,我偏愛民宿勝過星級酒店。不是說酒店不好,而是那種在地感讓你更貼近生活。在葡萄牙里斯本時,我住進一間老奶奶的公寓,客廳窗戶正對特茹河,每晚不到台幣八百塊。她還教我煮道地的海鮮飯,早上端來熱騰騰的蛋塔。用Airbnb或Booking.com篩選時,鎖定「超讚房東」標籤,多讀評論避雷。如果預算緊,青年旅館的私人房也是好選擇——記得帶個耳塞,舒適度立馬升級。
吃東西最能省錢又享受。我學乖了,絕不在觀光區餐廳挨宰。在義大利羅馬,直奔Testaccio市場,花台幣一百買份現烤披薩和咖啡,坐廣場邊看人來人往。當地人常去的夜市或小攤才是寶藏,像越南河內的街邊Pho,一碗四十塊台幣,湯頭鮮到舌頭跳舞。自備水壺和零食包,旅途少點餓肚子時刻。
移動起來,別老靠計程車燒錢。東京的地鐵網密得像蜘蛛網,買張Pasmo卡暢行無阻;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租輛單車一天台幣兩百,騎過運河比開車還快。長途的話,歐洲火車通行證或美國灰狗巴士省時省力。最愛還是走路——在秘魯庫斯科,我一步步爬上馬丘比丘,省了接駁車錢,沿途風景美到忘詞。
活動安排上,免費的往往最驚艷。巴黎的羅浮宮每月第一個週日免門票,我混在人群裡看蒙娜麗莎微笑;紐約中央公園的街頭藝人表演,隨手給個小費就能嗨半天。出發前查當地節慶,像泰國水燈節或西班牙番茄大戰,參與感十足又不花大錢。冒險的本質不是砸錢,是打開心眼去感受。
旅行教會我,省下的每一分錢都轉化成更多故事。下次上路前,試試這些招數,你會發現世界沒那麼遙遠。背包一甩,走出去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