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夏天,我和老友阿凱開車環島,在花東海岸線爆胎的狼狽場景。烈日下等了三小時道路救援,最後收到八千多塊的帳單。那時才驚覺,出發前在超商隨手買的旅遊平安險,根本不涵蓋租車損壞。這種痛,大概只有被保險條款坑過的人才懂。
台灣人愛玩,但常忽略在地旅遊的風險。颱風攪局、登山扭傷、吃壞肚子掛急診,甚至手機在九份老街被摸走。我跑遍全台民宿的老闆朋友說,每月至少遇到兩組客人因意外提前退房,沒保險的往往得吞下全額房費。旅遊險不是咒自己出事,而是用幾百塊買個底氣。
挑保險要像選伴手禮般講究。三天兩夜都市遊和五天高山縱走,需要的保障天差地別。去年幫家人規劃武陵農場行程,特別比較十幾家方案,發現有些保單把\登山\定義為海拔1500公尺以上活動,低於這高度受傷竟不理賠。還有更絕的,條款寫\公共交通工具事故\才賠,自己騎Ubike摔車?抱歉請自費。
真正超值的方案藏在細節裡。像國泰的\島內遊俠\專案,每天不到兩杯珍奶錢,涵蓋食物中毒醫療金;富邦的\鐵道漫遊\附加班次延誤補償,適合追火車的旅人。最近新光推的\離島特攻隊\更猛,連潛水裝備遺失都賠。重點看三項:意外醫療額度是否超過十萬、緊急救援服務範圍(尤其爬山要確認直升機後送)、個人財物損失理賠門檻。
別被DM上斗大數字迷惑。某家廣告主打\千萬保障\,細看才知九成是死亡殘廢險。真該關注的是自負額條款,遇過理賠時才被告知\醫療費需先扣除健保給付部分\。現在我都要求業務員白紙黑字寫範例:假設在清境農場滑倒縫五針,自費八千元,實際能拿回多少?
最近幫退休父母保了南山\銀髮悠遊\,看中它包含慢性病突發住院。上個月阿母在鹿港曬到熱衰竭送醫,從診所轉送彰基的救護車費也全數理賠。年輕朋友則可鎖定網路投保,像明台產險的\青春動次保\,加保手機螢幕破裂險,拍IG限動更盡興。
出發前晚別偷懶。把保險證號存手機桌面,救援專線加進快速撥號。上次在澎湖遇到強風停航,多虧保單附帶的行程延誤險,硬是在馬公多吃了兩天仙人掌冰還領補貼。那張皺巴巴的電子保單,最終成了比牡蠣殼更有價值的紀念品。
評論:
請問帶三歲小孩爬陽明山,有推薦親子適用的保單嗎?小孩調皮常跌倒
在Klook買行程附贈的保險夠用嗎?上次導遊說那種只保最基本意外
看到有些方案寫\登山除外條款\,合歡山主峰算登山嗎?
理賠申請要準備什麼文件?診所收據字跡糊掉怎麼辦
如果已經有信用卡附贈的旅平險,還需要再加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