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經過地產舖,玻璃窗上貼滿紅底黃字的樓盤廣告,旁邊總少不了一行「按揭利率低至」的招徠。我站在路邊啜著咖啡,突然想起上個月陪朋友去東亞銀行簽按揭文件時,櫃檯經理遞來那份密密麻麻的利率方案表。冷氣颼颼的會議室裡,他筆尖在「H+1.24%」那欄畫了個圈,壓低聲音說:「呢個plan尋日先更新,早半個月申請嘅客仲做緊H+1.45%」——原來利率戰場的硝煙,都藏在這些微妙的加減號裡。
東亞最近推的「快閃鎖息」確實撈到不少掌聲。傳統按揭審批像等煲湯火候,材料備齊還要文火慢燉兩三週,期間利率浮動隨時燙手。現在他們把壓力測試前置,手機拍稅單住址證明先做預審,正式簽約時若遇加息潮,能用舊利率多鎖死七天。上週幫表弟趕尾班車,從遞文件到出貸款信只花九個工作天,過數當日碰巧金管局宣佈加P,他捏著確認書笑說像撿到避雷針。
不過優惠糖衣總包著幾顆苦藥丸。那個聲稱「全港最低」的H按方案,細看附錄小字才發現綁三年高息存款,活期戶口硬要擺五十萬現金。朋友阿玲更踩中陷阱:選了「首年定息1.99%」以為執到寶,第二年跳去H+1.8%才驚覺別家H+1.3%早已是地板價。銀行經理不會告訴你,所謂「特快通道」其實有隱形過濾網——自僱人士或收入含浮動花紅的申請者,終究要回到傳統龜速審批隊列。
有晚在油麻地糖水舖碰到做按揭中介十幾年的陳師傅,他舀著芝麻糊突然笑出聲:「後生仔成日齋睇利率數字,好似揀奶茶淨睇甜度唔理茶底。」原來東亞對專業人士的鬆手程度是暗牌,醫生律師哪怕剛執業,八成按揭照批不誤;但若是網店老闆就算月入二十萬,他們寧願推去中小企貸款部。還有那招「存款抵息」的秘技,陳師傅教路在還款戶口擺百萬流動資金,實際省息效果隨時多過搶到0.1%優惠。
最近經過尖沙咀分行,櫥窗掛著「綠色按揭送智能電錶」的橫幅。細問才知買新界村屋加裝太陽能板,利率竟可再減0.15%。這招環保牌打得妙,比起直接減息省下的真金白銀,送空氣清新機之類花招實在太小家子氣。不過要小心「罰息期」變形記,三年內轉按或提早還款,違約金計算方式從固定金額改成尚欠本金百分比,借得愈多罰得愈狠。
老實講,在按揭叢林裡找生路,與其追逐浮動的數字遊戲,不如練就火眼金睛。某次我幫退休教授整理文件,發現他三十年前東亞按揭合約裡,手寫補充條款列明「永久免收提前還款手續費」。現時當然再無此等神仙條款,但當你看穿「快批」背後的收入審查潛規則,「低息」捆綁的理財產品枷鎖,自然懂得在茶餐廳A餐與B餐之間,點一客不在餐牌上的鴛鴦炒飯。
評論:
想問如果本身有東亞信用卡遲還過幾次,會唔會影響按揭批核成數?
文中提到存款抵息,係咪放普通儲蓄戶口就得?定係要買佢哋指定嘅投資產品?
個綠色按揭計劃使唔使提供環保裝置嘅購買單據?舊樓加裝太陽能板得唔得?
最近見H按個封頂利率升得好快,東亞個鎖息優惠係咪包埋封頂位唔會變?
自僱人士報稅用利得稅但生意先做兩年,係咪真係要走返傳統審批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