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整理皮夾,那張匯豐銀聯雙幣卡滑出來,才驚覺它陪我征戰三年了。當年為了常跑大陸出差,又不想被匯率剝兩層皮,咬牙研究一堆雙幣卡,最後選了這張。老實說,申請過程不算順,補了兩次文件,但撐過那關後,它倒成了我錢包裡最常刷的那張。
很多人問雙幣卡到底差在哪?簡單講,它同時有台幣和人民幣兩個獨立帳戶。在台灣刷,扣台幣額度;在大陸或綁定支付寶、微信支付,直接從人民幣額度扣。關鍵在「直接扣人民幣」這點——省掉DCC動態貨幣轉換費,也避開兩次匯損。我去年在深圳廠商那刷了筆設備款,換算下來硬是比同事用一般外幣卡省了快3%,金額一大,差額夠吃好幾頓海底撈。
說到權益,匯豐這張最殺的是「旅行觸發」優惠。去年底在桃機第二航廈,航班延誤四小時,正煩惱去哪耗時間,突然想起卡附的龍騰卡。走去環亞貴賓室,登機證加信用卡一刷,熱騰騰的牛肉麵、咖啡任取,還能沖澡。更意外的是,後來收到簡訊通知,因為航班延誤超過兩小時,自動觸發旅遊不便險理賠,拿了三千台幣補償。這種藏在條款裡的隱藏版福利,用過一次就回本。
台灣本地回饋也實在。它把餐飲、超市、加油獨立拉出來做加碼。像我常去的家樂福,周三刷有8%現金回饋,每月上限300,等於刷3750就封頂。去年新光三越週年慶,搭配卡友滿萬送五百,疊加百貨活動,入手那台Dyson吸塵器算下來幾乎是七折價。小訣竅是下載匯豐的Action卡優App,每月1號會更新當月精選餐廳名單,上個月在台北東區某間燒烤店就意外觸發15%回饋。
講到申請門檻,算是中高段班。當初我附上去年扣繳憑單(年收約90萬)、勞保明細和他行白金卡正反面影本,仍被要求補薪轉存摺近六個月紀錄。匯豐對財力證明很硬,自由業或收入不固定者容易卡關。核卡後記得主動開通「自動換匯」功能,預設人民幣帳戶不夠扣時,會以較優匯率從台幣帳戶轉,避免刷卡失敗尷尬。
這卡有兩點要磨合:一是年費。首年免年費,次年開始刷滿16萬或24次才免。我固定綁水電瓦斯代繳,加上公司出差費,勉強達標。若消費力沒到,硬繳2400元年費就不划算了。二是海外提現手續費高,真缺人民幣現金,建議在台灣先換好,或找免手續費的ATM。
三年用下來,這張卡像個務實的老夥伴。沒有花俏點數遊戲,但雙幣架構扎實,權益精準打中兩岸跑的人。最近發現它連拼多多都能綁,上週下單溫室種菜箱,直接從人民幣額度扣款,貨到廈門集運倉一氣呵成。這種無縫接軌的便利,大概就是跨境生活的剛需吧。
評論:
年費門檻16萬有點硬,自由接案的人不常出差很難達標,匯豐有機會放寬嗎?
請問在大陸刷實體卡,店家看到是台灣發的銀聯卡會不會拒收?上次在成都小餐館遇到這狀況
海外提現手續費真的痛!上次在杭州急用現金,領2000人民幣被收快400台幣手續費
雙幣功能超推!我在廈門租房直接刷卡付押金,房東收到人民幣,我帳單顯示台幣金額,省去匯款麻煩
學生黨有機會過卡嗎?附上父母擔保證明加上實習薪轉紀錄,被拒三次了心好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