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門踩下去的那一刻,自由感瞬間湧上,但方向盤還沒握熱,腦中那串貸款數字又開始打轉。買車的興奮,總容易被後續長達數年的月付金拉回現實。走進展間,業務搓著手說利率很好,頭期款付多少都「可以談」,聽起來誘人,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車貸計算的核心,繞不開三個數字:車價、頭期款、利率。業務常說「月付八千輕鬆開新車」,卻很少主動告訴你,這八千可能是用七年期、甚至把動產設定費、保險費都包進貸款本金裡算出來的。真正的利率怎麼抓?有個土法煉鋼的方式:把業務給的「總利息」除以「你實際借到的本金」,再除以「年數」,這數字往往比廣告上斗大的「優惠利率」高出不少。台灣市場上,新車貸款利率從2.5%到8%都有,信用條件、車款新舊、貸款成數都是變數。別被「零利率」沖昏頭,羊毛出在羊身上,車價折扣可能因此縮水,或是要求高額頭期款。
更深的坑是「頭期款的定義」。朋友曾興沖沖訂了台百萬新車,談妥「自備二十萬」。簽約時才發現,這二十萬包含了領牌費、保險費、動保設定費,甚至第一年稅金!真正抵扣車價的本金頭期款,只剩十萬出頭。等於一開始貸款本金就膨脹了,後續每個月的利息當然跟著墊高。自己動手算最實在,把「車價」減去「真正從口袋拿出、直接抵車價的現金」,才是你的「貸款本金」。用這個數字,搭配銀行提供的試算工具(或搜尋「車貸試算」),輸入期數和「年利率」,那個跳出來的月付金,才是接近真實的負擔。
別怕在展間當個「奧客」,拿出計算機當場按。問清楚:「這利率是年利率還是月利率?」、「總費用年百分率(APR)是多少?」、「綁約期多久?提前清償有違約金嗎?」、「動保設定費誰付?」。業務臉色或許會變,但這關乎未來三、五、七年你每個月的現金流。車是負資產,從領牌那天起就開始折舊,讓貸款成本清晰透明,才不會讓圓夢的代價,變成每晚失眠的壓力。真正懂玩的人,是把貸款結構看透,把省下的利息,變成下次換車的資本。
評論:
這篇完全戳中!上個月差點簽下去,業務一直強調月付只要九千,結果自己算APR嚇到,根本超過7%,默默把訂金拿回來
想問如果信用良好,跟銀行貸還是跟車商配合的融資公司貸比較划算?聽說銀行利率低但審核嚴?
頭期款那段太真實!我就被話術過,說什麼「包含所有費用幫你省事」,結果貸款本金超高,月付金根本沒省到。
請問二手車貸的利率抓多少合理?看中一台五年中古車,車商報5.8%感覺有點硬。
提前清償違約金真的要注意!之前沒問清楚,想提早還清賺利息差,結果被收一筆大額違約金,等於白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