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陪老友阿明去監理站辦過戶,他剛從二手車行牽了台十年神A,原以為付完車價就了事,結果櫃檯小姐刷刷刷列出張費用明細,他當場傻眼:「轉個名而已,怎麼比夜市牛排加套餐還貴?」這聲哀嚎倒是點醒我,汽車轉名費這筆帳,還真藏著不少門道。
監理站收費檯面上清清楚楚,過戶規費公定價200元,行照換發200元,燃料費按日計算到過戶前一日——聽起來簡單吧?魔鬼藏在細節裡。牌照稅才是隱形殺手,過戶當月稅金由新車主全扛,就算你月底最後一天接手,整月份稅金照樣算你頭上。去年幫表弟處理一台三月過戶的車,光牌照稅就噴了四千多,他捏著繳費單的手都在抖。
更磨人的是代辦這把雙面刃。車行拍胸脯說「三仟塊幫你搞定全部」,乍看省時省力,等拿到收據才發現貓膩:代辦費裡摻著「加急處理費」、「文件整備費」這些花式名目,總價硬是比親自跑多榨出兩成。上回在板橋監理站遇到位自辦的阿伯,他揚著手裡剛領的新行照笑得很得意:「自己來兩小時搞定,省下的錢夠帶孫仔吃兩頓麥當勞啦!」
想當省錢達人?記住三個痛點:牌照稅卡月底最吃虧,燃料費欠繳會卡關,代辦話術要拆解。挑月初過戶能省整月稅金;過戶前務必上監理服務網查清燃料費是否結清;若找代辦,死咬著要逐項報價單再畫押。別小看這些動作,去年幫公司車隊過戶十二台車,靠著精算過戶日期跟自辦,硬是從老闆那裡賺到兩箱青森蘋果的獎勵。
最後那張「車輛異動登記書」才是真正的過關文牒。多數人領完行照就拍拍屁股走人,殊不知這張紙記載著引擎號碼與過戶細節。曾有朋友三個月後要賣車,才發現當初代辦把引擎號碼少填一碼,回頭找車行理論對方早倒閉。現在我每回辦完過戶,必定蹲在監理站門口核對三項:車身號碼、完稅證明章、異動書引擎欄位,確認無誤才發動引擎——這五分鐘的偏執,能擋掉日後多少麻煩事啊。
過戶費這筆錢就像汽車界的隱形過路費,懂得拆解規則的人,油箱裡永遠比別人多留半格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