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錢包時翻出五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自己都嚇了一跳。說真的,現在辦卡優惠五花八門,但每年看著帳單扣年費就心痛。前陣子剛好研究渣打幾張號稱「免年費」的信用卡,發現魔鬼藏在細節裡——不是每張都真免,也不是人人適用。今天就用我實際申請和比對條款的經驗,拆解渣打免年費信用卡的門道。
渣打主打的免年費卡有兩張熱門款:現金回饋御璽卡和TheShoppingCard。第一張標榜國內消費1.88%無腦回饋,號稱終身免年費;第二張專攻網購,特定通路衝到10%回饋。聽起來誘人對吧?但關鍵在「免年費」的觸發條件。我翻遍公開說明書,發現御璽卡所謂免年費,其實綁著「年消費滿6次」的隱形門檻。沒達標?等著收1,800元年費帳單。至於TheShoppingCard更妙,第一年鐵定免,第二年開始要解鎖免年費,得靠前一年刷滿12次或累積消費破6萬。
講到福利,得看你是新戶還是舊客戶。去年我用新戶身分辦御璽卡,核卡後90天內刷滿8,000元,拿到1,688元開戶禮。但今年幫家人辦,發現門檻悄悄提高到12,000元。現金回饋部分,御璽卡的1.88%看似漂亮,但要注意三大排除項目:保險費、學費和循環利息都不算。實測發現連繳稅也被排除,我上個月繳房屋稅刷了兩萬多,回饋欄位竟是空的。反倒是TheShoppingCard在PChome買3C,確實拿到8%回饋,帳單明細會標註加碼趴數。
海外消費這塊要特別小心。兩張卡都收1.5%海外交易手續費,雖然御璽卡加碼給3%回饋,等於實拿1.5%。但去年在日本刷了十萬日圓,換算下來等於被扒兩層皮:匯差損失加上手續費,實際回饋只剩0.7%左右。建議常出國的人,還是另備一張免海外手續費的卡更划算。
申請眉角藏在文件細節裡。線上申請雖快,但財力證明上傳有陷阱——薪轉帳戶存摺封面若沒顯示近三個月薪資入帳紀錄,很可能被打槍。我同事就因上傳封面頁缺薪資明細,被要求補件拖了兩週。另外信用空白的小資族,附上定期存款證明比薪資單更有用,渣打似乎更認可資產證明。
真正划算的是附加服務。像御璽卡贈送的機場接送,每年可用兩次,桃機到台北市區實測省下1,300元車資。但記得提前三天預約,旺季常額滿。免費市區停車更實用,全台超過50個停車場適用,上周去信義區威秀看電影,停Times三小時沒付半毛錢,刷個卡就抵掉270元停車費。
免年費信用卡就像雙面刃,用對時機是利器,用錯反傷荷包。我的心得是:別被「終身免年費」催眠,消費頻率低的人選御璽卡可能反被收年費;網購族辦TheShoppingCard要盯緊回饋名單,每月變動的加碼通路得像追股價一樣勤勞查。最後提醒,免年費≠無成本,算不清遊戲規則的人,老實用現金或許更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