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信用卡現金回饋廣告,總覺得銀行笑得特別燦爛?那些「最高8%」「無上限回饋」的標語像糖果紙般誘人,拆開後才發現糖心小得可憐。渣打這幾年拚命搶市,Cash Back卡確實砸了不少資源,但真正能榨出汁的,往往藏在條款第七頁的小字裡。上個月我翻著帳單,突然驚覺自己當了半年冤大頭——有些回饋根本沒入帳,只因為漏看「排除網路繳費」這行螞蟻大的註解。
握著渣打現金回饋卡三年,從新戶禮到續卡優惠踩過所有坑。所謂「全攻略」不是教你怎麼拿回饋,而是怎麼不被規則暗算。像自動加值悠遊卡享5%看似美好,但每月上限300元等於要精準控制消費在6000元內;超商20%回饋像煙火,燦爛卻短命,活動一過立刻打回原形。更別提隱藏版的地雷:百貨週年慶化妝品專櫃常被排除在一般消費之外,血拚前最好先確認收單行代碼。
真正值得熬夜搶的,是渣打限時推出的快閃加碼。去年雙十一綁定電子支付,特定通路曾飆到18%回饋。這類活動像叢林裡的游擊戰,得在LINE官方帳號埋地雷般設定通知。我習慣把渣打客服專線設快速撥號,遇爭議直接進線要求調閱簽單明細,有三次因店員誤刷成商務簽帳卡,硬是追回五百多塊漏計的回饋金。
最近發現最陰險的陷阱是「最低消費門檻」。某個月因出差刷了機票,心想穩拿海外3%,結果因國內消費差832元未達15,000元門檻,整月回饋歸零。氣得我衝到分行拍桌,才爭取到補發。現在皮夾永遠夾著便條紙,寫著當月累積金額與差距,活像考前衝刺的學生。
真要精打細算的話,得把渣打當樂高玩。超市採購用御璽卡疊加JCB悠遊卡10%活動,網購切換到@GoGo卡吃蝦皮聯名優惠,大額醫療費則提前預約分期零利率。上週帶老媽看牙,刷兩萬分六期,現金回饋照拿1.5%還免手續費,診所小姐瞪大眼睛說第一次見到有人帶三張卡比對帳單才掏卡的。
回饋入帳日才是終極考驗。渣打習慣次次月5號撥款,遇假日順延。有次等到7號還沒見影,急得查遍論壇才發現因當月有31日,系統延遲兩天算「正常」。建議綁定帳戶自動折抵,否則點數躺在專區裡,哪天忘記換就蒸發了。我曾在到期前三天狂買咖啡券,結果全家店員看我一小時進出三次,還以為是便衣稽查。
台灣人愛現金回饋像愛手搖飲,但糖分過量終究傷身。與其追逐虛幻百分比,不如盯緊實際省下多少銅板。月初整理帳本時發現,靠渣打組合拳今年省了六千八,正好抵掉老房冷氣換新費用。冷氣師傅邊裝機邊笑:「阿弟仔很會算喔」,我握著溫度計的手突然停住——原來省下的不只是錢,是面對炙熱生活的從容。
評論:
超商20%回饋排除菸酒就算了,連代收帳單都不算?我上個月繳完管理費才發現白刷
請問渣打卡綁街口支付在寶雅消費,是認列網購1.5%還是超商5%?官網說明好模糊
去年新戶核卡送1200刷卡金,今年縮水成800老用戶權益反而被砍光
回饋計算有爭議+1!明明在百貨美食街刷的,帳單顯示特店代碼變成餐廳類別
有人試過用現金回饋卡繳稅嗎?客服說可以但排除回饋,這樣到底圖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