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進新公寓那陣子,家裡每件電器都像餓壞的怪獸,電費帳單看得我眼皮直跳。就在某個深夜刷手機時,渣打銀行那抹綠突然跳進視線——號稱48小時極速核卡,還送新台幣2500元刷卡金。抱著半信半疑填了資料,結果第三天清晨,快遞竟按響門鈴,燙金卡面的溫度透過信封傳到掌心。
這張卡最狠的是回饋設計。上週末在百貨公司血拼,化妝品櫃姐刷完卡突然抬頭笑:「您這張回饋率很高喔!」原來指定美妝通路有15%現金回饋,加上首年免年費門檻低,連買菜錢我都刻意湊滿三千元觸發超商10%加碼。有回在咖啡廳遇見舊同事,看他錢包裡塞著五張不同銀行信用卡,我晃了晃手中這張墨綠卡笑說:「現在全家便利商店繳費都有3%,何必帶撲克牌出門?」
說到申請門檻,朋友阿凱的案例很典型。自由工作者總被銀行當二等公民,但渣打認可年度扣繳憑單替代薪轉證明。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上傳設計案合約,系統竟立刻跳出預審核額度。更妙的是推薦制,上個月我推薦房東辦卡,他核卡當天我手機直接震出600元推薦禮,老派作風的他盯著轉帳通知嘖嘖稱奇:「現在銀行比超商集點還瘋啊?」
不過要提醒陷阱藏在甜蜜裡。現金回饋雖高,但百貨公司週年慶常設排除條款,有回我衝動刷了五萬買按摩椅,事後才發現該品牌不列入計算。還有自動加值功能像雙面刃,捷運站逼卡時總得多瞄眼餘額,免得回饋還沒入帳就先透支。記得設定電子帳單與自動扣款,去年朋友忘繳最低金額,15%循環利息啃掉他整季回饋。
最近發現渣打APP藏著驚喜彩蛋。綁定行動支付後,每週三中午打開APP總彈出限時任務,像是「本日星巴克消費滿200送50刷卡金」。有回趕提案熬夜,隨手點開竟跳出宵夜場任務,凌晨一點買鹹酥雞滿百直接折30元。這些藏在演算法裡的溫度,讓冷冰冰的金融數字突然有了煙火氣。
看著皮夾裡逐漸磨損的卡面,想起去年此時還對著高額帳單嘆氣。或許信用卡終究是工具,但當工具懂得在生活縫隙裡撒糖,連還款這件事都多了幾分甘願。下個目標是拿累積的飛行里程換張東京機票,用銀行送的旅行險來場說走就走的溫泉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