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公司突然派我去新加坡出差三個月,臨時要湊一筆裝修押金給房東,手頭現金卡得緊。那陣子跑了幾家銀行問信貸,不是手續繁瑣就是利率高得嚇人。最後在同事推薦下試了渣打線上申貸,沒想到成了救命稻草。
當時凌晨兩點在飯店填申請表,連財力證明都用手機翻拍上傳。最驚訝的是隔天下午就接到專員來電,背景音還有咖啡機的蒸氣聲,她笑著說:「您昨晚傳的薪轉戶明細第六頁有點模糊,方便補張清楚的嗎?」這種效率完全打破我對銀行作業的刻板印象。從補件到核准只花三天,剛好趕上繳款期限。
特別欣賞他們的利率透明化系統。線上試算時把公教人員身份勾選進去,原本2.88%的利率直接降到2.18%,還主動提醒能搭配信用卡自動扣繳再減0.1%。後來發現他們核貸邏輯很務實,不像某些銀行死守年薪百萬門檻,像我這種年收八十萬的中階主管,只要勞保投保紀錄穩定,過件率反而比想像中高。
不過要提醒兩點細節:一是提早還款違約金計算方式。我去年底領到獎金想先還部分本金,才發現前六期提前清償要收1%手續費,這點在申請時容易被快速流程沖昏頭而忽略。二是信用報告更新頻率,當時聯徵中心剛好卡在系統轉換期,專員建議我週二早上送件,避開週一大量送審的塞車時段。
最近幫太太申辦時更感受到差異。她任職的出版社採季獎金制,多數銀行要求提供兩年度報稅資料,渣打卻接受每月薪資條搭配獎金入帳紀錄,省去調閱所得清單的麻煩。從她手機按下申請到資金入戶只花52小時,期間還包含週六日,這種彈性對急需週轉的人簡直是及時雨。
當然低利率有代價。比起傳統臨櫃申辦,線上專案幾乎沒有議價空間,也少了理專幫忙規劃其他財務槓桿。但當你半夜抱著筆電焦慮算帳單時,那種十分鐘完成申請的暢快感,確實值得用些許便利性來交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