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香港股市波動不小,但對我來說,高股息投資就像找到了一個避風港。記得前幾年,我剛從美國搬回亞洲時,看著港股指數上上下下,心裡總是不踏實。直到我開始專注在那些每年穩定派息的股票上,整個投資組合才變得穩健起來。這種策略不只是為了賺快錢,而是打造一個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引擎,讓我在市場風浪中還能安心睡覺。
說起高股息股票,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銀行或公用事業股,像匯豐控股或中電控股。但港股市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多元性,從房地產信託到科技巨頭,都有機會找到股息率超過5%的選擇。關鍵在於基本面分析:我會深入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看看負債比率是否低於30%,現金流是否充足,還有股息支付率有沒有超過80%的警戒線。舉個例子,去年我挑中了一隻本地地產股,它的股息歷史長達十年,每年都穩定增長,結果在市場大跌時,股價回撤小,股息照樣入袋,這種感覺比抓到飆股還踏實。
當然,投資組合不能只押一兩檔股票。我習慣分散到五到八個不同產業,像是金融、能源、消費品各占一部分。這樣一來,就算某個行業受政策打擊,其他部分還能撐住整體收益。記得2020年疫情爆發時,我的旅遊股股息縮水,但電信和醫療股反而上漲,整年下來組合收益率還維持在6%以上。穩賺的秘訣其實很簡單:長期持有,別被短期波動嚇跑。我會把收到的股息自動再投資,滾雪球效應讓本金慢慢變大,五年下來,複利增長的效果驚人。
不過,高股息策略不是萬靈丹。港股市場的監管風險特別高,像中國政策一變,整個板塊可能重挫。所以,我總會留一部分現金備用,等市場恐慌時撿便宜貨。另外,稅務問題也要注意,香港雖然免股息稅,但如果你像我一樣住在海外,就得考慮雙重課稅協定。總的來說,這條路需要耐心和紀律,但回報是實實在在的現金流,讓你在財富自由的路上走得更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