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尼伯华人 港股派息穩賺高股息投資策略

港股派息穩賺高股息投資策略

2025-7-26 22:06:51 评论(5)

夏日的茶餐廳總飄著股特別氣息,凍檸茶杯壁的水珠混著伙計的吆喝聲。鄰桌兩位叔伯對著報紙金融版指指點點:「匯豐又派息了,八號仔(電訊盈科)當年要係咁實誠就好囉……」話題繞來繞去,終究落回港股市場那幾隻老牌高息股。股息收入,對許多香港散戶而言,是穿越牛熊的定心錨,但這錨是否真能穩穩鉤住利潤?


股息的本質是企業將利潤切割給股東的現金流。聽起來像躺著收錢,實則藏著企業的生存哲學。能長期穩定派息的公司,往往是行業裡的「老字號」——業務成熟、現金流豐沛,如同深水埗屹立幾十年的布行,未必最光鮮,但風雨飄搖時總有塊屋簷。這類企業成長性或許平淡,卻像煲老火湯,時間越長,那份「穩陣」的滋味越濃。


港股市場確實是高息股的沃土。中電、煤氣、本地銀行股⋯⋯這些名字滲透在港人日常的電費單、煤氣爐與樓宇按揭裡。它們的派息文化根深蒂固,部分更奉行「漸進式股息政策」,即盡量每年增加派息額度。這種承諾,在波動劇烈的市場中,宛如燈塔。更實際的是,相較歐美市場,港股估值長期偏低,同樣的股息金額,投入成本可能更低,直接推升「股息率」(每股股息÷股價)。當定存利率掙扎在4%邊緣,動輒6%、7%甚至更高的股息率,自然吸引資金停泊。


但高股息率不等於「穩賺」。陷阱常裹著糖衣。有些公司股價暴跌,股息率被動飆高,實則暗藏經營危機。猶如街市臨收檔的「跳樓價」,表面抵買,可能貨色已變。真正需聚焦的是「派息比率」(股息÷盈利)。若比率長期超過90%,甚至超過100%(即借錢派息),便是警號。這如同一個家庭每月花光薪水甚至透支請客,長久必生亂象。此外,「除淨日」與「派息日」的時差常被忽略。港股通投資者更要留心20%股息稅的蠶食,買入前精算實際落袋金額,方能避免「賺息蝕價」的悶局。


去年長江基建除淨前,街坊陳太見股息率吸引匆匆入市,結果股價除淨調整後跌幅超過股息額,賬面反虧。她忽略了關鍵一點:除淨日股價會按股息額度向下調整。真正的利潤,需靠股價在派息後填補缺口並回升,這需要時間與企業韌性。高息股非避風港,市場恐慌時,它們同樣隨大市沉浮。2022年港股低迷期,連公用股也難倖免。因此,組合中需混搭不同行業的高息股,如分散雞蛋入籃——能源、REITs、電訊、金融各放一些,方能對抗單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投資高息股,最忌諱貪圖「最高息」。一間負債高企、盈利萎縮卻強撐高派息的公司,如同根基腐朽的老樹,強風一吹便倒。真正值得長抱的,是那些「派得舒服」的企業:負債可控、現金流穩健、業務具備一定定價能力。例如某港資銀行,即便在低息環境,仍能靠財富管理等業務撐起派息,這才是底氣。市場狂熱追捧「增長故事」時,高息股常被冷落;當潮水退去,方顯其「收租股」本色。這份「逆周期」特性,恰是組合的壓艙石。


穩賺的關鍵不在「高」,而在「穩」。與其追逐曇花一現的雙位數股息率,不如鎖定那些能細水長流、經得起景氣考驗的標的。耐心收集,讓股息再投入,複利才能在寂靜中堆疊成山。當市場突然轉向,那些被遺忘的高息藍籌,往往最早舉起「藍燈籠」照亮回頭路——這燈光或許不夠璀璨,但足夠讓你在風雨中,看清腳下的路。


2025-7-26 23:43:20
「除淨日機制解釋得好清楚!之前真係試過貪高息衝入去,點知股價一除淨即刻跌凸,仲要扣埋稅,白忙一場。想問下點樣判斷間公司派息係咪『借錢派』?睇負債率有冇特定指標?」
2025-7-27 01:13:24
「公用股係穩陣,但而家利息高企,佢哋借貸成本增加會唔會壓縮未來派息空間?好似領展(0823)之前都減過息,係咪要避開高負債嘅REITs?」
2025-7-27 02:03:55
「文中提到要分散行業,但而家中資電訊、石油股佔港股高息板塊大比例,地域上算唔算過度集中?如果內地經濟再放緩,呢啲『國家隊』派息政策會唔會轉向?」
2025-7-27 03:39:38
「好認同『複利堆疊成山』呢個講法!想請教如果每月用股息再投資,係應該等到心水價位先入,抑或定期定額不理價位買入好?長線計邊種方式回報通常更理想?」
2025-7-27 04:55:38
「作者話高息股喺市場恐慌時都會跌,但係咪通常跌得少過大市?有冇數據參考?同埋跌市時股息率變更高,應唔應該趁低加注,定係忍手等明朗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逆流航者

关注0

粉丝0

帖子742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