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我剛踏入投資圈時,香港市場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股混雜著茶餐廳香氣和金融巨塔的活力。那時我還在倫敦工作,偶然透過港股預託證券(HDR)買了第一筆騰訊股票,純粹是為了試水溫,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就是無數個深夜盯著K線圖的日子。港股預託證券,說白了就是讓全球投資者能輕鬆買賣外國公司在香港掛牌的憑證,它像一扇隱形大門,推開後不只賺到錢,還學到市場的呼吸節奏。
講到優勢,最吸引人的絕對是那份自由度。想想看,你坐在台北的咖啡廳,手指一滑就能投資美國科技巨頭或歐洲能源公司,資金門檻又低,不像直接飛去開海外戶頭那麼折騰。我曾經用HDR布局過亞馬遜,那時美股正熱,但匯率波動大,透過香港預託證券,稅務上省了不少手續費,資金流動性又高,急用錢時當天就能變現,這點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救了我一把——市場崩盤那週,我快速脫手部分持倉,避開了後續的暴跌。另一個隱藏好處是風險分散,當台股震盪時,HDR讓我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去年台積電回檔,我的組合裡還有蘋果和三星撐著,整體報酬硬是多了5%。
實戰策略上,別信那些花俏的理論,我的經驗就一句話:基本功做到位,市場自然會賞飯吃。第一步永遠是研究公司基本面,不是只看財報數字,而是親身跑產業鏈。像前年我盯上特斯拉HDR,先飛去上海工廠看供應鏈狀況,再比對香港掛牌的流動性數據,發現溢價常比紐約低,這就成了進場點。進出時機要靠紀律,我習慣用移動平均線當參考,但絕不頻繁交易——記得2022年聯準會升息潮,一堆人追高殺低,我反而設定自動觸價單,跌10%加碼,漲20%減倉,一年下來穩穩賺了15%。風險管理是命脈,尤其HDR受國際事件影響大,俄烏戰爭時我立刻把部位壓到三成,現金留著等反彈,事後證明這決策少虧了六位數。
投資這條路,說穿了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港股預託證券給了我全球視野,但關鍵還是心態:別貪,別怕,把每次波動當學習。如果你剛起步,從小型HDR試單開始,累積經驗值比追求暴利重要。市場永遠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