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剛辦滙豐信用卡時,我只當它是張普通塑膠卡,刷完就丟一邊,完全沒在意那些獎賞錢。直到有天朋友問我:「你每月花那麼多,回饋拿多少?」我才驚覺自己白白浪費機會。那晚翻開帳單細算,才發現過去半年少拿了快五千塊台幣的潛在回饋。從此我開始研究,慢慢摸出些門道,現在連買杯咖啡都能順手累積點數,生活開銷不知不覺變輕了。
要輕鬆賺取滙豐的獎賞錢,關鍵在選對卡種。像我自己偏愛現金回饋卡,因為它直接折抵帳單,省去兌換麻煩。但別急著申請,先比較官網的優惠細節:有些卡主打超市消費加倍,適合常跑全聯的人;另一些則強打線上購物回饋,對愛網購的族群更划算。我當初就犯過錯,辦了張旅行卡卻很少出國,結果回饋率低得可憐。後來換成現金回饋卡,配合日常採買,每筆消費都能擠出額外價值。
加倍累積的秘訣,其實藏在生活習慣裡。滙豐常推限時活動,像去年底的「週末餐飲雙倍回饋」,我就刻意把聚餐集中到週五晚上。聽起來簡單,但得養成追蹤習慣:我每週一早上會快速掃過滙豐App的促銷通知,設定手機提醒。另一個狠招是綁定行動支付,像街口或Line Pay,滙豐常有加碼合作。有次在百貨公司週年慶,我用街口刷滙豐卡,原本1%回饋跳成3%,還疊加商場折扣,等於打了七折。
別小看迎新禮和推薦計畫,這些是快速放大回饋的跳板。新戶首刷禮動輒送幾百點,比辛苦累積快多了。我幫家人辦卡時,順便用推薦連結,自己拿額外獎勵,等於雙贏。不過要提醒:獎賞錢有使用期限,我曾經累積上萬點差點過期,急著換成超商禮券,其實虧了。現在我固定每月檢視點數,優先兌換現金折抵,或等滙豐推高價值商品時出手。
最後想說,信用卡回饋不是魔術,而是有紀律的遊戲。我現在連繳水電費都用滙豐卡自動扣款,搭配指定通路加碼,一年下來回饋破萬。與其當成額外福利,不如視為聰明消費的一部分。試試從下個月開始,把每筆支出當成投資,點滴累積下來,你會驚訝那筆小錢如何滾成安心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