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幫公司新來的同事跑銀行辦卡,櫃檯前看他手忙腳亂翻背包的模樣,簡直看到三年前的自己。那時以為帶張身分證就能搞定,結果白跑一趟還得請假重來。後來在金融業打滾的老同學看不下去,直接甩給我一份他整理十年的「辦卡求生包」清單,今天這篇就揉合血淚經驗,把那些銀行不會主動細說、卻能讓你一次過關的關鍵文件攤開講。
核心中的核心,身分證正本絕對是鐵板一塊。但很多人忽略「第二證件」這個隱藏關卡。健保卡是最常見的選擇,但要注意:若你的健保卡是早年沒有照片的版本,建議直接帶駕照或護照更穩。我有次幫長輩辦卡,就因舊式健保卡被要求補件,多耗了半小時解釋。
真正讓銀行眼睛發亮的,其實是財力證明這塊敲門磚。薪資轉帳存摺近三個月的出入金紀錄最實在,記得要刷到最新頁面並補摺。若是領現金的工作,別傻傻只帶薪資袋,年度扣繳憑單或公司開立的在職證明(需載明薪資)才是王道。自由工作者也別慌,定期存款明細、基金對帳單,甚至不動產權狀影本都能派上用場——重點是讓銀行看見穩定金流。
說到存款證明,我吃過悶虧。以為帳戶有六位數就夠看,結果銀行經理委婉提醒:「陳先生,您這兩個月只有三筆小額消費呢。」原來他們更看重資金活躍度。後來學乖了,申請前先讓帳戶動起來:固定轉帳繳費、小額消費,養出漂亮的資金軌跡。
容易被忽略的魔鬼細節藏在聯絡資訊裡。公司電話別填分機號碼就了事,最好附上總機或直撥號碼。曾聽過銀行照會時總機轉不過去,直接被列為「無法聯絡」而退件。住址更是關鍵,租屋族要準備蓋有房東印章的租約,否則光用水電帳單可能得跑兩趟。
特殊身分者得額外備戰。學生記得帶蓋註冊章的学生證,新鮮人若在職未滿三個月,勞保投保明細加錄取通知書能救急。至於像我這樣掛名公司負責人的,公司登記核准函和401報表根本是過關護身符。
最後分享個血淚教訓:文件千萬別用螢光筆塗重點!曾為標註薪資金額把存摺畫得花花綠綠,行員面有難色說可能被視為變造。現在都改用便利貼標註,影本則加註「限申辦XX信用卡使用」並壓日期,既專業又防盜用。
這些年看過太多人捧著一疊不相關的資料白跑,其實銀行要的很單純:確認你是本人、有還款能力、找得到人。把這三項對應文件備齊,比穿西裝打領帶更有說服力。下次出門前,對著這份清單打勾吧,省下的時間夠你喝兩杯咖啡了。
評論:
看完馬上檢查錢包!想問如果公司開的在職證明只有寫職稱沒寫薪資,可以補近三個月薪轉紀錄代替嗎?
自由工作者淚推這篇 原來基金對帳單也能用 之前被兩家銀行打槍說只看存款
學生黨舉手發問 用郵局帳戶當財力證明 餘額大概要多少比較容易過?
第5點租屋族那段超實用 上次就是敗在這關 房東還嫌麻煩不肯蓋章
好奇海外收入怎麼準備文件?長駐國外但想辦台灣信用卡繳保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