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落樓買餸,撞見隔離單位陳太拖住兩個仔女,手裡攥住疊綠置居申請表,額角冒汗咁問管理處阿姐:「我老公份散工糧單唔齊係咪要補宣誓?」呢幕突然扯我返去三年前,同老婆捱更抵夜填表嗰陣。綠置居2022嘅門檻,唔係網上copy-paste嗰堆冰冷數字咁簡單。
記得交表前個零月,我特登請半日假去房屋署問清楚。櫃檯位職員揭開我份糧單,原子筆篤住個銀碼:「先生你個基本薪金就冇問題,但係呢筆過萬嘅花紅要計入總資產㗎。」嗰刻背脊涼咗半截——原來公司年初發嘅績效獎金,差啲成為壓垮駱駝嘅稻草。綠置居嘅資產審查,真係會逐毫子同你計到足。
最吊詭係「公屋住戶」呢個資格。我表弟兩公婆帶住個初生B,明明住緊新界細單位,點知房署話佢哋「未住滿三年」申請唔到。後來先醒起當年佢老竇過身,佢媽用「加戶」方式俾佢哋搬入去,租約根本冇轉過名。呢啲隱形地雷,隨時浪費兩年等樓期。
仲有班後生仔成日誤會「家庭組合」好死板。舊年地盤識個單親媽,離婚時法庭判個仔跟佢,前夫搬走後剩低兩母子。點知交綠置居申請被彈回頭,話要補分居證明書同埋前夫嘅住址宣誓。佢揸住堆法律文件喊住同我講:「離婚證書明明寫到明撫養權,點解仲要剝層皮先信我?」
講到入息上限,數字好似好清晰:單人$33,000,家庭$66,000。但係我工會個師弟就奶嘢——佢份糧每月$32,800,點知公司年尾派$2,800超市券,房署當係「非現金福利」照計入息,就係多咗幾百蚊搞到超標。佢嬲到掟爛手機:「早知拎去換豉油好過!」
睇見最近綠置居貨尾單位,硬係諗起油塘中心嗰單經典案例。有個伯伯用綠表買完樓,轉頭俾個仔加名做業主。三年後個仔做生意破產,成層樓被財務公司釘契。房署白紙黑字寫明「五年禁售期內不得分權」,但總有人搏大霧。政策漏洞咬人,從來唔會預告。
其實最戇居係我哋成日齋睇「符合資格」就衝。當年同我同期申請嘅裝修師傅,抽到籤王揀到高層開揚單位,開心到請食燒鵝。點知入伙先知管理費貴到離地,仲要夾硬食埋啲豪華會所。佢而家晚晚開工到凌晨,就係為咗填呢個富貴坑。上車前計漏呢筆隱形成本,分分鐘比超出入息更致命。
每次經過屋邨辦事處,見到貼滿晒綠置居海報,寫住「宜居安樂窩」幾個大字,心裡總係戚戚然。政策原意係幫人,但現實係你要識得喺鋼索上跳芭蕾。嗰疊申請表背後嘅數字遊戲,比起馬會貼士更難捉摸。
評論:
離婚兩年自己湊仔 前夫失蹤點搞住址證明?急問聽日deadline
份糧過咗上限三百蚊 老細肯寫信減薪得唔得?
阿媽公屋加咗我名五年 但係我而家結婚搬走 仲算唔算家庭成員?
收到房署信話要補資產證明 但係我個股票戶口蝕緊五成都要申報?
睇完驚過唔到審查 有冇過渡房屋可以住住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