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落樓下茶餐廳,聽到隔籬檯兩個師奶傾到聲大大:「阿仔結婚急住要樓,綠置居平過私樓成截,但係入息限額點計㗎?我個女上個月加咗人工唔知爆唔爆額」
綠置居確實係基層「上車」救命草,但資格審查把尺比公屋更微妙。我翻查房屋署最新指引,再撈埋幾單真人個案同你拆解——唔係齋背數字,而係睇清政策骨子裡嘅邏輯漏洞。
表面睇,2024年單人申請月入上限$31,000,二人家庭$38,000,四人以上$62,000。數字凍過水?你錯喇。房屋署計入息係玩「動態清零」:唔單止計基本糧,連OT雙糧、佣金、甚至你炒bitcoin賺個幾萬蚊都要填落「稅前總收入」欄。最陰濕係計足申請前六個月平均數,即係話你半年前搏命加班儲首期,隨時而家過咗龍。
仲有樣嘢好少人提:資產審查唔睇你層唐樓有冇按揭。陳生試過以為自住舊樓可豁免,點知計淨值時照斬開佢層樓市價七成當資產(因為政策假設你可抵押借錢)。佢份人壽保單現金價值仲要計多廿萬,就咁超標幾千蚊被DQ,激到佢拍檯爆粗。
講到家庭組合,更多暗湧。我識對情侾打算「假分手」:女方用單人名義申請,男友暗地夾錢。結果房屋署查到男方銀行戶口定期有筆錢喺申請前轉走,再追蹤到轉入女方新開聯名戶口。衰在男友公司註冊地址同申請單位撞咗,即刻穿煲。記住,而家大數據查得比廉政公署更狼。
仲有個灰色位好致命:綠置居要求申請前兩年唔准持有物業。但李太唔知死,三年前同家姐聯名繼承阿爸間祖屋,以為自己只佔1/3業權唔算數。點知房屋署照當佢係業主,話「只要土地註冊有妳個名就係持有」,搞到全家排咗四年隊臨尾香。
講到尾,綠置居把尺係會咬人嘅。我建議填表前最少做三件事:搵社工幫手計清楚六個月入息波動幅度;所有銀行保險文件當係呈堂證供咁執;最緊要當自己係通緝犯——房屋署真係會查你FB放閃去日本旅行嘅打卡相,當成生活奢華證據㗎。
係真嘅。
評論
我阿妹同男友月入加埋$39,100,超咗二人限額一千蚊,可唔可以叫公司出信減佢人工扮減薪?
上個月收咗遣散費三十萬,但而家失業零收入,筆錢會唔會當資產計?定係可以扣減未來生活費?
點解單身人士只能揀開放式?我儲到首期但屋企要放病床,政策根本歧視獨居照顧者
如果我用現金收租唔過銀行數,房屋署點查到?我見隔籬單位個福建婆成功咗
公屋等緊上樓期間申請綠置居,抽中係咪一定要搬?我驚新屋細過而家住緊間畸型公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