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表這玩意兒,近年在台灣街頭悄悄竄紅。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就是那種用回收塑料或再生材質做的環保錶。第一次注意到它是在市集裡,朋友手腕上戴著湖水綠的錶帶,陽光下透著細微顆粒感。他笑說這支錶省了他半個月午餐錢,還順手減了三個寶特瓶的碳排量。這種矛盾魅力很台灣——既要時尚體面,又惦記著荷包和地球。
挑綠表得先看內在。錶芯分日本石英機芯跟瑞士機芯兩條路,前者像精工星辰的穩定派,誤差每月頂多十五秒;後者像朗達機芯這類,價錢跳三級但能傳家。有回我貪便宜買了雜牌機芯,淋場雨就罷工,修錶師傅搖頭說裡頭零件像拼裝車。現在學乖了,背蓋透視設計優先,至少能親眼確認機芯刻印。
錶殼材質是場環保實驗室。甘蔗纖維最驚豔,摸起來溫潤像老家具,戴三年顏色會從青蘋果褪成奶油白,反倒有韻味。回收鋁合金則是硬漢路線,上次爬山被落石擦過錶殼,只留下髮絲痕。千萬避開某些號稱「環保漆」的錶殼,有回用酒精棉片擦汗,竟擦出半片綠漆,活像掉漆的郵筒。
省錢的門道藏在時間縫隙裡。二月跟七月是秘藏檔期,錶商要清庫存衝業績,有次在錶行試戴,店員看我猶豫,主動說「月底再來能折兩成」。二手平台則像尋寶,鎖定「公司贈品」關鍵字,那些沒拆封的綠表常被七折拋售。上個月撿到支丹麥品牌JORD的杉木錶盒款,原價五千八,三千二入手還附保卡。
保養決定綠表壽命。矽膠錶帶最怕紫外線,我的教訓是騎車時別戴著曬,否則半年就脆裂成段。金屬鍊帶則要防汗水,每週用舊牙刷沾肥皂水刷關節縫,有回從鏈節擠出鹽粒結晶。最省事是學我改用尼龍NATO錶帶,髒了拆下來丟洗衣袋,跟襪子滾兩圈就重生。
綠表終究是載著時間的環保宣言。有天下班撞見實習生戴著夜市兩百塊的仿款,錶盤印著歪斜的葉子圖案。他靦腆說:「先練習當個環保人。」突然懂了綠表的真諦——不是比誰的機芯高級,而是那點願意改變的念想,正在錶針滴答間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