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位投資朋友聊天,大家都提到在美國股市賺股息時,常被那30%的預扣稅嚇到,結果在台灣報稅時又得再繳一次,感覺像被扒了兩層皮。這種雙重徵稅的痛,我深有體會——幾年前我買了蘋果股票,股息被扣掉一大截,回台後才發現沒處理好,白白多付了稅。今天就來聊聊,作為台灣投資人,怎麼聰明應對美國股息稅,避免這種冤枉錢。
美國政府對非居民投資者的股息收入,通常預扣30%的稅款,這是聯邦層面的規定。舉個例子,如果你收到1000美元的股息,美國券商會直接扣掉300美元,只給你700美元。問題來了,這筆收入在台灣還得申報綜合所得稅,稅率可能從5%到40%不等,取決於你的收入級距。這意味著同一筆錢被徵了兩次稅,長期下來侵蝕不少收益。我記得有個客戶,每年股息收入約5000美元,雙重徵稅讓他多付近1000美元,累積幾年下來夠買張機票了。
要避免雙重徵稅,關鍵在於利用美台之間的稅收協定。雖然台灣和美國沒有正式稅收條約,但透過實務操作,我們能申請退稅或降低預扣率。首先,填寫美國國稅局的Form W-8BEN表格交給券商,聲明你的台灣稅務居民身份,這能讓預扣稅率從30%降到21%。別小看這9%的差別,以年收1萬美元股息算,一年就能省900美元。再來,年度報稅時,透過Form 1040NR申請退還多扣的稅款。我幫過幾個朋友操作,步驟不複雜:收集股息憑證、填好表格寄到IRS,通常3-6個月就能收到退款支票。
更進階的節稅策略,得從投資組合下手。優先選擇在台灣有稅收優惠的標的,比如投資美國ETF時,挑那些配息來自免稅債券的基金。或者,利用台灣的海外所得免稅額——每年670萬台幣以內免稅,搭配分拆股息收入到不同帳戶。另一個實用技巧是延遲申報:如果股息收入不高,先在美國退稅後,再在台灣用較低稅率報稅。我有個習慣,每年初就規劃好整年的股息投資,避免年底手忙腳亂。
這些方法聽起來簡單,但實作時細節很重要。記得第一次自己填1040NR時,搞錯了一個欄位,結果退稅延遲了幾個月。後來學乖了,找專業會計師諮詢,省下不少時間。總之,別讓稅務問題嚇跑你的投資熱情——行動起來,從下次股息入帳開始,一步步優化流程。投資是長跑,省下的稅金就是多賺的利潤。
評論:
申請退稅需要提供哪些具體文件?Form 1040NR填寫時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什麼?
如果股息收入超過免稅額,在台灣報稅時怎麼計算才不會重複課稅?
感謝分享!去年照著做,成功退回了800多美元,現在投資美股更有信心了。
投資美國REITs的股息稅率會不同嗎?有沒有額外策略?
預扣稅降到21%後,在台灣還需要全額申報嗎?還是可以抵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