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尼伯华人 美股手續費比較指南,最低費率券商推薦 ...

美股手續費比較指南,最低費率券商推薦

2025-7-26 22:06:03 评论(0)

深夜盯著螢幕前跳動的股價,手指懸在買入鍵上猶豫不決。不是對公司沒信心,是腦海裡突然閃過上個月那筆小額試水溫的交易——獲利還沒手續費扣得多,瞬間有種被抽了無形稅的鬱悶。這幾年從台股跨進美股,手續費這道隱形門檻,我踩過的坑比賺到的股息還多。今天不講虛的,就攤開幾家主流券商的收費表,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教訓,幫你省下那些被默默吃掉的成本。


很多人以為美股交易免手續費已是常態,但魔鬼全藏在細節裡。首先得拆解「手續費」這頭多腳獸:下單佣金只是基本款,還有帳戶管理費(尤其小額帳戶)、閒置費、ADR 保管費、期權合約費、電匯出入金費,甚至「不活躍」都可能被扣錢。更別提隱藏版的「價格改善」差異——當平台聲稱零佣金,卻在買賣報價上動手腳,吃掉的價差可能比明著收費還狠。我曾經比較過同一時間點、同價位掛單,在不同平台實際成交的金額,差距夠買好幾杯星巴克。


實戰派最關心實際數字。以最普遍的「現金帳戶買賣個股」為基準,我整理出台灣人較常用、具備中文介面且合規的幾家現況:Firstrade 確實是狠角色,股票 ETF 免佣,期權每張合約收 0.5 美元,連開戶最低門檻都免了,適合小資定期定額族。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併購德美利後,股票 ETF 交易零佣金,但國際帳戶電匯出金 25 美元這點要注意,適合資金較大、需要完整研究報告的投資人。至於 IB(盈透證券)的階梯式收費很特別,每月交易量超過 10 萬美元的話,每股手續費能壓到 0.0035 美元,大戶會很有感,但小額交易者得留意每月 10 美元的低消門檻(若佣金不足需補足)。


手續費怎麼選?看你像哪類人:如果你每月只丟幾百美元買 VOO 或蘋果,Firstrade 的零元結構最友善;若是愛玩期權或當沖,IB 的合約費率和融資利率可能更划算;資金雄厚需要私人銀行服務的,嘉信的全球支援體系值得付點溢價。但別忘了一件事——「方便」也是成本。有些平台介面陽春得像上個世紀,下錯單的損失遠高手續費。我自己習慣用嘉信看報告分析,用 IB 執行複雜策略,小額零散資金則放 Firstrade 自動扣款買定存股。分散不是怕倒閉,是讓每分錢都找到最省成本的跑道。


省手續費的邪門歪道很多,但兩個合法技巧值得分享:一是「批次下單」。與其分十次買 10 股,不如累積資金一次買 100 股,尤其固定費用制的平台立刻省九成成本。二是善用「碎股股息再投資」。像微軟這種一股要三萬台幣的,很多平台允許用股息自動買入碎股(Fractional Share),免佣金湊滿整股,長期複利效果驚人。我靠這招在摩根大通上攢出額外 3 股,等於白賺手續費。


手續費像鞋裡的碎石,短期無感,長途跋涉足以讓你流血。但過度糾結每分錢也可能錯失機會。我的原則是:單筆手續費不超過預期獲利的 1%,或絕對金額控制在 5 美元內。投資終究是看視野,別讓省小錢的格局綁住賺大錢的手腳。找到平衡點,讓成本成為沉默的夥伴,而非扯後腿的累贅。


評論:


  • 嘉信電匯出金費漲到25鎂了?去年不是才15?這樣頻繁提領的小額投資人很傷耶
  • 請問IB的低消門檻能用閒置資金買貨幣基金抵免嗎?看官網說明好混亂
  • 碎股投資這招實用!但想問Firstrade賣出碎股時會不會有額外限制?
  • 作者沒提到複委託,像永豐豐存股那種定期定額扣款,跟海外券商比哪個划算?
  • 最近用TD Ameritrade被轉到嘉信後,期權手續費結構變了,感覺成本增加有人也這樣覺得嗎?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量子煎饼

    关注0

    粉丝0

    帖子726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