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剛開始投資股票那會兒,興沖沖地買進第一支台積電,結果對帳單一出來,佣金加稅金硬是吃掉我將近1%的收益,當下心都涼了半截。投資路上,交易成本就像隱形殺手,不知不覺侵蝕你的利潤,尤其對新手來說,沒搞懂這些細節,賺再多也可能白忙一場。
交易成本主要分兩大塊:券商佣金和法定稅費。佣金是券商收的手續費,台灣常見的電子下單平台,像是元大、富邦或國泰,費用率從0.1%到0.3%不等,每筆最低收20元到50元台幣。舉個例子,你買一張10萬元的股票,佣金若算0.2%,就得付200元,但假如只買一張1萬元的低價股,佣金可能卡在最低20元,等於佔比飆到2%,超不划算!另外,證交稅是政府收的,賣出時按成交金額課0.3%,不管你賺賠都得付。像去年我操作頻繁,一個月下來光稅就繳了上萬,才發現頻繁進出真是大忌。
節省成本不是小氣,而是聰明投資的起點。選券商別只看名氣,多比較線上平台的優惠方案,有些新創券商如口袋證券,佣金能壓到0.1%以下,還免最低收費,適合小額玩家。我自己習慣累積到一定金額再下單,比如每月存5萬才買一次,避開那些零碎交易的佣金陷阱。另外,善用定期定額工具,像台股定期存股計畫,佣金往往有折扣,長期下來省下的錢夠你吃好幾頓大餐。切記,別被市場波動牽著鼻子走,我遇過朋友每天盯盤進出,結果佣金加稅金吃掉全年收益的三成,還不如買了放著等增值。
稅務方面也有技巧可鑽。台灣的證交稅是賣出才課,所以持股超過一年再賣,能搭配所得稅的股利抵減,有時整體負擔更低。還有,透過退休帳戶或特定基金投資,稅率可能優惠,但得先諮詢專業顧問,別自己亂試。投資路上,省下每一塊錢都是實實在在的利潤,就像我現在回頭看,當初多花點心思研究成本結構,資產成長快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