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朋友從歐洲回台,航班臨時取消,航空公司隔天宣布結業,整個旅程泡湯。她卡在機場整整兩天,靠信用卡的旅遊保險才搞定住宿跟替代機票。這件事讓我深刻體會,航空公司倒閉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隨時可能發生的現實風險。尤其在疫情後,全球航空業動盪加劇,從英國Flybe到香港的國泰裁員潮,旅客常被拋在風口浪尖。
旅遊保險在這時就像救命稻草,但很多人買了保單卻一頭霧水。關鍵在於看清條款細節,不是所有保險都自動覆蓋航空公司結業。一般來說,行程取消險最直接相關,如果航空公司破產導致你無法出發,保險公司會賠償預付的機票費用,甚至酒店訂金。記得去年有案例,一家廉航倒閉,旅客靠保險拿回全額,還補貼了臨時改簽的差價。
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保險公司常設排除條款,像是只保「突發性結業」,如果航空公司早有財務預警,你可能被拒賠。還有,廉價航空或小型業者常被列為高風險,保單得特別註明覆蓋範圍。我建議買保險時,直接問客服:「這保單包不包航空公司倒閉?」白紙黑字寫下來才安心。
萬一真遇上航空公司關門,別慌張。第一步,立刻聯絡保險公司報案,提供機票收據和航空公司公告。第二步,保留所有額外開支證明,比如臨時訂的機票或住宿發票,這些都能在索賠時派上用場。經驗上,索賠過程快則一週,慢則一個月,關鍵是文件齊全。有次我幫家人處理,保險公司還指派專人協助,省了不少麻煩。
選保險別只看價格,重點是保障深度。有些高階保單加碼行程中斷險,萬一你人在國外遇上結業,保險公司會安排替代航班甚至緊急救援。對比一下,台幣幾千塊的保費,換來幾十萬的潛在保障,絕對划算。我習慣出發前一個月買保險,避免臨時變動影響生效期。
總之,航空公司結業不是末日,有備無患才是王道。多花點時間研究保單,別讓意外毀了你的旅程。下回旅行前,翻開保險條款仔細讀吧,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