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把最後一只碗收進烘碗機,客廳傳來女兒打翻果汁的尖叫聲,手機螢幕亮起明天會議的待辦事項提醒。那一刻我癱在廚房磁磚上,終於對自己承認:我需要幫手。不是偶爾來打掃的阿姨,而是一個能真正分擔生活重量的夥伴。走過兩年與菲傭瑪麗亞相處的日子,才明白「請到好幫手」不是運氣,是場需要精心準備的雙向奔赴。
別急著翻招聘網站,先問自己:這個家究竟需要什麼?是嬰兒半夜哭鬧時能接手哄睡的溫柔臂彎?還是能變出三菜一湯的魔法雙手?曾經以為全能幫手最理想,後來才懂「精準」更重要。朋友家重收納,請來擅長烹飪的菲傭,結果衣櫃永遠像被颱風掃過;我家重育兒支援,初期面試總被華麗履歷吸引,忘了確認對方是否怕狗——直到應徵者看見我家黃金獵犬時慘白著臉後退三步。
仲介合約密密麻麻的條款裡,藏著魔鬼細節。某次翻到某家契約用小字寫著「更換人選需付三成服務費」,差點掉進陷阱。真正值得信賴的仲介,會主動解釋菲律賓海外就業署(POEA)規範,提醒你檢查「海外勞工就業合約」(OEC)正本,甚至教你辨別真假健康檢查報告。記得要求與菲傭前雇主視訊通話,螢幕那端新加坡太太疲憊的眼神比任何保證書都真實:「她煮飯偏鹹,但把我失智的婆婆當親人照顧。」
簽約只是起點,文化地雷區才要開始。瑪麗亞來台第一週,我把豬肉炒飯裝進印有清真認證的餐盒,她默默推開。後來在儲藏室發現她自備的鍋具,才驚覺無意間的傷害。現在廚房永遠有綠色標籤的「清真專用」廚具,開齋節主動給假讓她視訊參加家鄉晨禱。有次女兒把《古蘭經》故事書墊在泡麵下,瑪麗亞瞬間紅了眼眶——那晚我們全家學習了對待經典的禮儀。
磨合期最忌諱「你應該懂」的期待。設計了圖文並茂的洗衣符號卡,冰箱貼著中英文對照的食材清單,甚至用手機翻譯App討論「陽台盆栽三天澆一次」的指令。當她第三次把真絲襯衫丟進烘乾機縮成童裝尺寸,我深呼吸指著圖卡上的「手洗」標誌,她恍然大悟拍額頭的模樣,讓我們笑到流淚。薪資單釘在佈告欄,加班時數用螢光筆標註,透明感能化解大半猜疑。
臥室裡那本寫滿注音的筆記本,記錄著瑪麗亞的蛻變。從最初只會煎蛋,到現在能複刻我母親的紅燒獅子頭;從緊張得打翻花瓶,到如今陪女兒跳英文兒歌手指舞。上個月我重感冒臥床,她端來薑湯時突然說:「老闆娘休息,今天我當媽媽。」那碗湯的滋味,比任何米其林料理都難忘。當幫手成為家人,付出的薪資早已轉化成無價的安心。
評論:
看完立刻檢查合約,發現仲介真的漏給OEC正本!差點被坑,感謝提醒
我家菲傭來三個月還是常煮焦飯,但發現她半夜偷偷練習用電鍋,該罵還是該感動?
清真廚具這招太重要!之前菲傭看到我切豬肉的刀直接哭著躲廁所
求問台北哪家仲介願意安排跟前雇主視訊?問五家都說「個資法不方便」
文末看哭了,我家阿姨去年回國前教會我兒子用他加祿語說我愛你,現在視訊都喊她第二個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