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要翻修老廚房,找師傅報價時才發現,現在請個好工人真不容易。價格亂、品質參差,更怕遇到半路落跑或糾紛。想起前幾年幫朋友餐廳找水電工,也是折騰好一陣子,繳了不少學費。這篇不是法律條文照搬,純粹是這些年打交道、吃過虧、也遇到過好師傅後,累積的一點實在心得。希望對正在頭痛找工人的你,有點幫助。
請工人,第一關永遠是「合法」與「安心」。別嫌麻煩,身分證、專業證照(像水電、冷氣、結構相關的)正本一定要求看。我曾遇過師傅拍胸脯保證有牌,結果拿出來是過期好幾年的,當場尷尬。現在手機方便,記下姓名和證號,上勞動部或相關公會網站(像室內裝修公會)查一下是否有效、有無違規紀錄,幾分鐘的事,省掉後面大麻煩。有些特殊工程(像抓漏、結構補強),要求看一下過往類似案例的照片,甚至打電話問問前雇主評價,都不過分。工人也怕遇到奧客,好的師傅通常理解這種謹慎。
再來,「要做什麼」講得越細越好。別只說「廚房翻新」,這範圍太廣。拆哪些牆?磁磚要什麼尺寸、品牌?櫥櫃材質、五金等級?水電管路要全換還是局部改?燈具位置、開關插座數量?這些細節沒講清楚,報價單出來天差地遠,做起來也容易有爭議:「啊你當初又沒說要這個!」最好自己先畫個簡圖,標註尺寸、需求,拍照或 Line 傳給師傅看。口頭講完,務必白紙黑字寫下來,哪怕只是 Line 訊息確認:「師傅,我們確認是拆掉 A 牆,新做 B 品牌 C 型號的系統櫃,包含三個抽屜、兩個拉籃,水槽下要加裝濾水器管線,對嗎?」這訊息留著,就是依據。
價格怎麼算,是大地雷區。台灣常見三種:「總包」(一口價全包)、「實作實算」(看實際用多少料、花多少工)、「日薪」。總包最省心,但前提是需求非常明確,且師傅經驗老到估得準,否則他可能偷工減料或中途加價。實作實算看似透明,但「料」的單價、損耗率怎麼算?「工」的標準時數?很容易最後結帳嚇一跳。日薪制適合小工程或需求變動大的,但要盯緊進度,避免拖時間。我的經驗是:中型以上工程,談「總包」但明列「排除項目」(例如:不含特殊進口磁磚、不含廢棄物清運費)以及「可能的追加項目計價方式」(例如:追加插座一個多少錢),相對平衡。報價單拿到,逐項看,不懂就問到懂,別怕被笑外行。
面談(或電話聊)很重要,感覺不對就別勉強。約師傅現場看工地(或透過視訊),不只是估價,更是觀察。他聽你講需求時專心嗎?會主動提出問題或建議嗎?(這代表經驗和細心度)報價時含糊其辭還是條列清楚?溝通順暢嗎?有些老師傅技術頂尖但脾氣硬、難溝通,這就要看你能否接受。我曾請過一位泥作師傅,技術沒話說,但完全不聽業主想法,堅持自己那套,最後磁磚貼出來很美,但位置跟我當初要的完全不一樣,氣得內傷。後來寧願找溝通順暢、肯聽需求、技術中上的。
錢的問題,千萬別一次付清!分期付款是基本保障。常見是簽約付 3 成訂金,材料進場或工程到一半再付一部分,尾款至少留 1-2 成,等全部完工、仔細驗收確認沒問題後才付清。這筆尾款是督促師傅做好收尾、修正小瑕疵的最大籌碼。付款方式(現金、轉帳)也要講好,拿收據或簽收單。勞健保加保與否,看工作性質和時間長短,如果是長期配合或較高風險工程(如高空作業),主動問一下,對雙方都是保障。
合約,有寫有保庇。即使是最簡單的工程,一張雙方簽名的「工作承攬合約書」都勝過口頭約定。網路上有範本,重點寫清楚:雙方資料、工程項目與範圍(把之前確認的細節寫進去)、總價與付款方式、工期(起訖日,含可能延宕的處理)、保固期與範圍(例如:水電工程保固一年,漏水負責修復)、終止合約條件、違約責任、清潔與廢棄物處理。簽名前,逐條看清楚。別覺得小工程不用合約,真出問題時,沒合約更難處理。
最後,將心比心。工人是專業技術活,尊重他們的專業和時間。工地準備茶水、便當(或貼補餐費),環境盡量整理好方便施工,驗收時有問題理性溝通。好的師傅不缺案子,你對他們好,他們通常更願意多花心思,甚至下次有急事找他幫忙,也比較好商量。當然,該堅持的品質和安全,絕對不能退讓。找到一個好工人,建立信任關係,往後家裡大小修繕,真的會安心很多。這年頭,找個可靠又合拍的師傅,緣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