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財富增值,很多人以為得有百萬本金或金融背景才能玩,但我得說,這完全是誤區。回想二十多歲時,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月薪勉強付房租,連存錢都難,更別提投資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本老書談複利的力量,從此改變人生。不是靠運氣或天賦,而是靠堅持和策略。十年下來,資產翻了好幾倍,現在回想,關鍵在於從小處著手,一步步累積。生活就是這樣,錢不會自己長腳跑來,得用對方法去追它。
先聊聊定期投資吧。這招聽起來老套,但威力驚人。我從每月撥出五千塊台幣開始,買進全球指數基金,不挑時機,不猜高低,就傻傻地持續。複利像雪球,滾久了自然變大。舉個例子,假設年報酬率7%,三十年下來,本金能膨脹近八倍。重點是紀律,別被市場波動嚇跑。記得2008金融海嘯時,我照樣扣款,結果危機過後反彈,收益比預期還高。這不是賭博,而是讓時間當盟友。
資產配置得多元,雞蛋別放同個籃子。我自己試過只押股票,結果遇上熊市就慘賠。後來學乖了,把資金拆成幾塊:六成放穩健的ETF,兩成買債券或定存,剩下兩成試試新玩意,像黃金或房地產信託。分散風險後,睡得安穩多了。但切記,別跟風追熱門股,那只會燒錢。先評估自己能承擔多少虧損,再動手。資金少沒關係,從微型投資平台起步,一兩千塊就能入場。
理財的另一大敵是債務陷阱。年輕時我欠過卡債,利息滾到20%,簡直吸血。趕緊還清高利貸,轉用低息信貸或現金消費。現在回想,省下的利息錢,拿去投資早賺翻了。記住,負債像逆風跑步,效率減半。先清債,再談增值。
最後,耐心是隱形財富。資產增長非一夕之功,得像種樹一樣澆水。我見過太多人短線操作,追漲殺跌,結果白忙一場。設定長期目標,五年十年為單位,別被每日漲跌影響心情。財富自由不是終點,而是過程,享受這趟旅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