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桃園機場大廳,一對銀髮夫婦拖著行李箱站在電子看板前發愣。老先生膝蓋微彎撐著推車,老太太反覆翻找隨身包裡的藥盒。路過時聽見地勤人員輕聲提醒:「阿伯阿姨,登山行程的保險有包含海外突發疾病嗎?」兩人茫然對望的神情,至今烙印在我腦海。
帶父母出遊六次的血淚經驗告訴我,長輩旅遊保單不是勾選最貴的就好。去年在北海道,七十歲母親踩空溫泉石板扭傷腳踝,才驚覺多數意外險對「未住院的骨折理賠」設有年齡上限。回台翻出保單細看,密密麻麻的排除條款藏在附件第三頁,像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真正適合銀髮族的保單,得揪出三處魔鬼細節:慢性病急性發作是否理賠?海外醫療轉送是否含家屬陪同?最關鍵的是「自負額條款」。某知名保險公司條款寫著「七十歲以上意外醫療給付打七折」,等於骨折打石膏花三萬,自己得先吞九千塊。
上個月幫岳父規劃歐洲行,耗費三週比對十二家保單。發現國泰「樂齡遊」專案雖貴15%,但涵蓋「三高患者急性中風」;富邦「金平安」的直升機後送範圍包含阿爾卑斯山區;最驚喜的是新光「尊榮長青」竟給付慢性病復發住院,這在業界堪稱稀有。
別被「最高一千萬保障」的廣告迷惑。重點看每日住院醫療上限是否足夠,德國加護病房每晚可燒掉八萬台幣。建議拆解組合式投保:A公司買高額意外險,B公司補強醫療險,C公司加購行李延誤險。我習慣用Excel拉試算表,同樣保費能多撬動30%保障。
線上投保看似方便卻藏陷阱。某網紅推薦的網路投保方案,點進「要保書聲明事項」才發現限定七十五歲以下。親自跑趟保險公司櫃檯,拿出長輩的慢性病用藥清單逐項確認,櫃員調出核保手冊翻到第87頁指著:「這個降壓藥成分若每日劑量超過5毫克,要附半年內心電圖報告。」這些魔鬼,藏在數位流程的死角裡。
出發前七十二小時務必做三件事:把保單中「海外緊急聯絡電話」設成手機速撥鍵;藥盒拍特寫存雲端;到健保署辦理「自墊醫療費用核退」預審。在維也納親歷父親心絞痛送醫,因提前備妥英文病歷摘要,從急診到入住心臟科病房只花四十分鐘,保險公司直接與醫院結帳。
老貓的碎念:看過太多子女刷卡買最貴保單求心安。真正關鍵是「醫療轉送條款」是否載明「由主治醫師判斷必要性」,而非保險公司說了算。那對在機場迷茫的夫婦,後來在關西空港因颱風滯留時,靠著我推薦的「旅程延誤實支實付」條款,在機場飯店頂級套房住兩夜,理賠金還夠吃三頓神戶牛。
評論:
感謝分享!正煩惱帶爸媽去沖繩要怎麼保,文內提到富邦直升機救援範圍剛好涵蓋離島海域
請問糖尿病長輩投保需要特別準備什麼文件?去年被兩家公司拒保心好累
實支實付醫療險每日上限抓多少才夠?旅行社說三萬就夠但我好懷疑
跪求Excel試算表模板!自己比價眼都快瞎了
在加拿大遇過理賠糾紛+1 保險公司咬定媽媽暈眩是舊疾復發,看完才知當時漏附病歷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