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尼伯华人 首次置業定義2019,新手購房資格條件全解析 ...

首次置業定義2019,新手購房資格條件全解析

2025-7-26 22:04:54 评论(0)

午後雷陣雨剛停,空氣裡還飄著水泥地蒸騰的濕氣。我坐在仲介店頭那張被坐得發亮的木椅上,指尖無意識地敲著冰涼的陶瓷茶杯。玻璃門被推開,帶進一陣涼風和年輕情侶的對話碎片:「…我們這樣算首購嗎?」「…廣告說青年貸款…」櫃檯後的陳姐抬頭對我苦笑,這情景,像極了八年前手足無措的自己。


2019年,台灣房市有種微妙的躁動。利率還在低檔盤旋,幾項新政策剛上路,市場像被攪動的池水,沉底的泥沙混著新鮮氧氣翻騰上來。那年我剛結束租屋十年生涯,揣著存了半輩子的牛皮紙袋走進銀行,才發現「首次置業」四個字背後,藏著比想像中更曲折的門道。政府美其名曰的「青年安心成家」,資格認定像道精密濾網,濾掉你以為的理所當然。


檯面上標準很直白:你與配偶名下不能有房產紀錄。聽起來簡單?某個週末我陪著剛學成歸國的學弟看預售屋,他亮出海外留學時父母掛名給他的學生公寓權狀影本,銷售經理笑容瞬間僵在嘴角:「王先生,這在聯徵中心算您名下有房了。」學弟當場愣住,那間遠在加拿大溫哥華、他連廚房水龍頭都沒親手轉開過的公寓,竟成了返鄉築夢的鐵門栓。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真正卡住多數人的,是那些沒印在傳單上的隱形欄杆。記得在茶水間偷聽到兩位公務員前輩聊天:「夫妻倆月收十二萬,信貸車貸加學貸,每月還款超過收入四成,銀行直接蓋章『收支比不合格』。」其中一位苦笑著轉動婚戒:「我們還傻傻以為公教身分是通行證。」後來我才懂,所謂「無自用住宅」只是入場券,真正決勝負的是聯徵中心那疊用數字寫成的判決書。


那年財政部端出的牛肉很誘人:最高八成貸款額度,最長三十年還款期,還搭配1.68%起的優惠利率。我鄰居阿凱就是被這串數字點燃希望,連續半年週末都在建案接待中心喝咖啡。直到他遞出申請書,才被委婉告知廣告角落那行小字:「貸款成數依鑑估值核貸」。他簽約的那間新北小套房,銀行估價硬是比成交價少了八十萬,瞬間頭期款缺口從兩成暴增到近四成。


某個雨夜,任職科技業的友人傳LINE問我:「聽說首購能退稅?」螢幕冷光映著我苦笑。2019年適用的「一生一屋」土增稅優惠,要符合「持有六年」「設籍連續六年」等條件;而重購退稅的精算,更像在解微積分。後來陪他找會計師諮詢,發現他換屋的時間差三個月才滿六年,省下的稅金還不夠付諮詢費。這些藏在稅法條文裡的倒鉤刺,沒親身經歷過根本無從防備。


兩年後在咖啡廳偶遇當年那對情侶,推著嬰兒車的太太指著對街社區:「我們最後買在那。」原來他們用女方單獨登記通過首購審核,再悄悄將男方存款「贈與」給妻子湊足頭期。她眨眨眼壓低聲音:「代書教的,說這叫合法鑽漏洞。」陽光照著她眼下淡淡的青黑,我想起他們為省裝潢費,連續半年下班後自己扛板材上樓的傳聞。首購資格從來不是終點,只是更漫長跋涉的起點。


最近整理書房,翻出2019年那疊被銀行畫滿紅線的申請文件。最上層是張泛黃的剪報,標題寫著「青年首購門檻創五年新低」,內文列滿看似觸手可及的優惠。我卻清楚記得在欄位間掙扎的焦灼——當「無殼蝸牛」的標籤要撕下時,才發現皮膚早已和殼長在一起。那些數字遊戲背後的體溫與嘆息,永遠不會出現在政策的KPI報告裡。


評論:


  • 「看完背脊發涼所以海外家人給的房產也算持有?那我三年前繼承阿嬤在馬祖的祖厝不就中招了?」
  • 「收支比那關真的痛!我去年被拒就是因為學貸還沒清完,銀行說月還款超過35%直接刷掉,連補件機會都不給。」
  • 「贈與鑽漏洞那段太真實!我代書姑姑說現在三成首購族用這招,但要小心國稅局查金流,他們專盯突然爆增的存款。」
  • 「借問軍公教身分真的沒特別優勢嗎?我媽還一直說公務員貸款比較容易過」
  • 「其實最坑的是廣告利率啦!掛1.68%起,最後核下來變2.1%,業務還說我信用已經很好?有人真的拿到地板價嗎?」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毛豆宇航员

    关注0

    粉丝0

    帖子736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