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银行柜台前,厚厚一叠按揭文件摊开,密密麻麻的利率数字、还款期数、罚息条款,看得人眼花撩乱。那一刻才真切体会到,在香港置業,除了首期這道門檻,緊接而來的「按揭迷宮」才是真正考驗耐性和智慧的戰場。選對利率方案,省下的可能不只一輛車錢,而是關乎未來十幾二十年生活質素的關鍵。
香港的按揭利率,說穿了主要就是兩大陣營在角力:「H按」 和 「P按」。這幾年還多了個新面孔 「定息按揭」。別看只是字母不同,背後的計算邏輯和風險承擔,差別可大了。
先講最多人選的 H按 (HIBOR-linked Mortgage Rate)。HIBOR是啥?就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白話點說,就是銀行之間借錢的短期利率。H按呢,就是盯住這個浮動的HIBOR,再加上銀行自己設的一個「點子」加成。例如「H+1.3%」,意思就是當天的一個月HIBOR假設是1.5%,那你的實際按息就是1.5% + 1.3% = 2.8%。它的最大賣點?初期利率通常比較靚仔,特別在低息環境時,確實吸引。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 它有「封頂位」!銀行一定會設一個「鎖息上限」,通常和P按利率看齊甚至稍低。意思是,當HIBOR抽升,你的利率觸及封頂位後,就不會再跟HIBOR飆上去,而是固定在封頂利率。這設計算是給買家一點保護墊,但別忘了,當觸及封頂時,你的利息支出就等同於選了P按,卻沒享受到P按可能的穩定優勢。
再來看 P按 (Prime-linked Mortgage Rate)。P就是「最優惠利率」,由各大銀行自己訂定,通常變動沒HIBOR那麼頻繁劇烈(當然,大環境劇變時也會調整)。P按公式通常是「P – X%」。假設某大行的P是5.875%,它給你P-2.5%,那你的實際按息就是3.375%。P按的靈魂在於「相對穩定」。它不會像HIBOR那樣天天上上下下跳恰恰,對於追求每月還款額可預測性高、討厭驚嚇的朋友,P按提供了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尤其當市場預期息口可能進入上升周期,鎖定一個相對低的P按減幅,有時比追逐浮動的H按更讓人睡得安穩。
至於 定息按揭,顧名思義,就是在合約期內(例如首2年、3年或更長),鎖死一個固定利率給你。這幾年政府力推,部分銀行也積極參與。它的最大好處?「免疫」於加息周期初期的波動!在市場一片風聲鶴唳要加息時,鎖定一個你能負擔的固定利率,確實能卸下心頭大石。但定息期一過,通常會自動轉為當時的H按或P按利率,而且定息期內的利率,一般會比同期的H按或P按「起步價」稍高一點,算是你買個「安心」的代價。值不值得?真的要看個人對利率走勢的判斷和風險胃納。
講完種類,關鍵來了:點揀?心水清的買家,絕對不能只看銀行廣告牌上那個「低至XX%」的吸睛數字。魔鬼,永遠在細節。
第一,封頂位是幾多? 選H按,那個「鎖息上限」是多少?一定要問清楚,而且要拿它和該銀行當下的P按利率比一比。有時銀行會把H按封頂位設得比P按實際利率低一點點,作為賣點,這當然著數。
第二,個「加點」或「減點」靚唔靚? H+1.3% 和 H+1.5%,長遠計息差可以好大。P-2.5% 和 P-2.3%,同樣道理。這直接反映銀行給你的優惠力度。
第三,現金回贈有幾多? 這是實實在在幫你減輕首期或裝修負擔的真金白銀!別小看那1%、1.5%,借500萬就是5萬到7萬5千蚊落袋。但要留意,回贈高有時會伴隨稍高的利率,或者綁定一些條款(例如幾年內不能轉按,否則要回吐回贈)。計一計數,看看哪個組合對你最著數。
第四,罰息期有幾長?條件點? 幾乎所有按揭都有罰息期,通常是2到3年。這段期間內,如果你想提早還清大部分貸款(例如發了筆橫財)或者轉去其他銀行做按揭(俗稱「轉按」),就要付一筆罰款。罰多少?不同銀行、不同年份差異可以很大,有些是貸款額的某個百分比。這點對於預期短期內可能有資金調動,或者想靈活捕捉更好轉按機會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第五,雜費陷阱。 除了利率,還有沒有高昂的手續費、估價費、律師費?雖然有些費用是買樓必經程序,但不同銀行提供的package或合作律師行收費可能不同,加加埋埋也是錢。
講到底,比較按揭利率唔係鬥快鬥低咁簡單,而係一場「風險管理」同「成本效益」的個人化計算。我自己的經驗係:
記得幾年前幫親戚睇按揭,A銀行開出H+1.4%,封頂P-2.5%;B銀行則是P-2.6%,但現金回贈少一截。表面看B的P按利率低一點,但仔細一算,當時HIBOR超低,H按實際利率遠低於封頂位,加上A的現金回贈多幾萬蚊,頭幾年計落A著數得多,而且封頂位也夠低。結果親戚選了A,頭兩年確實慳了不少利息。當然,世事難料,沒人能保證未來利率走勢。
置業是人生大事,按揭更是長達二三十年的財務承諾。花多點時間做功課,拆解那些利率數字背後的門道,唔好怕麻煩問到篤。搵到最適合自己個性同財務狀況的按揭方案,每個月供樓的壓力,真係會輕好多。記住,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案。祝各位準業主都能精明抉擇,輕鬆上車,穩健供樓!
多謝分享!講得好清楚!想問多句,如果而家加息周期,係咪揀定息頭兩三年會穩陣啲?但係咪真係貴過浮動好多?
請問H按個「封頂位」係咪一定跟返佢自己個P按利率?有冇可能間間銀行個封頂位計法唔同?
現金回贈高真係好吸引,但驚佢綁死幾年。如果罰息期內樓價升咗好多,想轉按套現,係咪通常都要硬食罰款同退返回贈?值唔值博?
文章提到TU報告好重要,想問下申請按揭前自己查TU會扣分嗎?定係等銀行查好啲?成日驚自己唔知有冇問題。
實用!比較時真係要計埋總利息支出。有冇邊個網站或APP可以一次過輸入唔同銀行方案,自動幫手計長線總成本?自己逐間計好花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