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一大早,我和几个老友约在市中心的大龙虾早茶店碰头。那地方藏在一条老街里,门面不大,但一走进去,就闻到那股熟悉的蒸笼香气,混杂着虾饺的鲜味和烧卖的油香。老板是位香港移民,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热情招呼我们坐下,还递来一份泛黄的菜单,说这些都是他爷爷传下来的秘方。早茶对我来说不只是早餐,它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在广州的茶楼,爷爷总带我去,边吃边讲那些老故事。现在在大龙虾,每次点菜都像在重温那段时光。
说到必点的头一道,非虾饺莫属。大龙虾的虾饺皮薄得透光,里头塞满新鲜海虾,咬一口汁水四溢,鲜甜得直冲脑门。老板告诉我,他们只用当天捕捞的活虾,手工剁馅儿,加一点点姜末去腥,蒸的时间掐得准准的,多一秒皮就破,少一秒虾不熟。有次我特意早起看师傅做,那手法快如闪电,一捏一折就成型,看得我目瞪口呆。配上一壶铁观音,茶的微苦中和了虾的甘美,那份平衡感,真叫人上瘾。
烧卖也是不能错过的经典。这里的烧卖顶上缀着蟹籽,像颗颗红宝石,馅料是猪肉和香菇的完美融合,肥瘦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老板说秘诀在猪油的用量——太多会腻,太少就干柴,他们试了上百次才定下配方。我吃过不少地方的烧卖,大龙虾的总是更弹牙,嚼起来有股烟熏香,估计是用了老式炭火蒸炉。边吃边聊,朋友笑说这烧卖让他想起香港的街边摊,但大龙虾的版本更精致,少了油腻,多了回味。
凤爪得单独提一提。许多人嫌它卖相怪,可大龙虾的豉汁凤爪软糯脱骨,酱汁浓而不咸,带点微辣。老板分享说,这菜考验耐心——凤爪要先炸后蒸,再用独门豉汁慢炖两小时,让胶原蛋白全化进汤里。吃的时候别急,先吮吸汁水,再啃骨头,那股黏嘴的胶质感,配上底下垫的花生,简直绝配。早茶文化里,凤爪象征“抓财”,老广们信它能带来好运。每次点它,我都觉得是给新一天添点彩头。
最后推荐流沙包,热腾腾端上来时,轻轻一掰,金黄馅料像熔岩般涌出。大龙虾的流沙用咸蛋黄和黄油现炒,不加香精,甜中带咸的层次感让人停不下口。老板说这是他从澳门学来的改良版,减少了糖分,更健康些。记得有回带外国朋友来,他第一次尝就惊呼“东方甜品魔术”,边吃边问做法,逗得全桌大笑。早茶不只是填肚子,它像一场小型社交仪式,慢悠悠的节奏里,藏着生活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