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尼伯华人 华人超市 near me,附近最佳亚洲食品购物选择 ...

华人超市 near me,附近最佳亚洲食品购物选择

昨天 16:37 评论(5)

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车窗上,拐进这片不起眼的商业区时,导航刚提示“您已到达目的地”。说真的,要不是朋友极力推荐,我可能就错过这个藏在城市褶皱里的“宝藏”了。霓虹灯管拼出的中文店招有些年头了,透过水汽氤氲的玻璃窗,隐约看到里面层层叠叠的货架,那种熟悉的、混合着酱油、香料和生鲜的复杂气味,隔着车门缝就钻了进来——没错,就是这儿了。


推开门,空气瞬间变得浓稠。不是普通超市那种标准化的清洁剂味道,是活生生的烟火气。冷藏柜里,整只油光发亮的烧鸭挂成一排;蔬菜区的水雾弥漫下,带着泥点的荸荠、扎成小捆的空心菜,还有顶花带刺的黄瓜,新鲜得像刚从地里拔出来。一个阿姨正仔细翻检着冬瓜,指甲掐一下表皮,点点头放进推车。这种挑选的仪式感,是冷冰冰的条形码扫描替代不了的。


走到干货区,简直是走进了香料图书馆。八角、桂皮、花椒、草果在巨大的塑料箱里堆成小山,旁边整面墙的货架上,玻璃罐里腌着深褐色的梅菜、油亮金黄的豆豉鲮鱼、还有蜷曲的虾米。记得第一次自己尝试做梅菜扣肉,就是在这儿,对着至少五个产地的梅干菜犯了选择困难症。最后还是旁边一位推着助步车的老伯,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指点:“后生仔,要惠州的黑芥菜晒的,闻起来有太阳香,别买太湿的。” 这随口一句的经验,比搜索引擎靠谱多了。


冷冻区的冰柜嗡嗡作响,掀开盖子,冷气扑面而来。手工包的馄饨、饺子码得整整齐齐,各种鱼丸、虾饺、牛筋丸装在透明袋里。旁边冰台上,整条的石斑鱼眼睛清亮,切好的游水鲩鱼片还带着血色。有次想给感冒的孩子煮个鱼片粥,深夜跑来,老板二话不说从后头捞出条活鲫鱼现杀:“这个煮汤才鲜甜,比冰鲜的好。”


结账柜台旁的小货架是寻宝的终点站。新奇的东南亚零食,包装花哨的日本糖果,还有那些印着繁体字、古早味十足的凉茶冲剂。收银的姑娘麻利地扫码,用粤语和普通话交替跟排队的阿婆、上班族聊着天。塑料袋递过来时沉甸甸的,拎着的不只是食材,更像拎回了一个微缩的故土,一种被妥帖安放的熟悉感。


说来也怪,在这些堆得满满当当、甚至稍显杂乱的华人超市里,总能撞见意料之外的惊喜。或许是角落竹筐里还沾着露水的龙眼,或许是一罐童年外婆常买的、早已停产的腐乳牌子突然重现,又或许是听到收银台前,两个陌生人因为争论哪种牌子的沙茶酱更地道而热络地聊起来。这种偶得的温暖,像冬天里一碗刚出锅的酒酿圆子,熨帖到胃里。它不只是一个买酱油白菜的地方,更像是一个漂浮在异乡的文化驿站,货架上的瓶瓶罐罐,都是回家的路标。


昨天 17:53
太有共鸣了!看完立刻搜了家附近的华人超市,周末就去囤货。求问冷冻区哪个牌子的手工鱼丸比较弹牙?上次买的煮出来像面团。
昨天 18:19
干货区真的需要生活智慧。上次想买陈皮煲汤,分不清年份,老板教我看颜色闻香气,十年以上的有股药香,贵得有道理。
昨天 19:37
深有感触。在国外读书时,每次走进华人超市听到熟悉的方言,看到货架上的老干妈,想家的感觉就没那么锋利了。它像个安全屋。
昨天 20:59
提醒下新手,买活鱼最好上午去!下午有些鱼游久了活力差,老板可能不会主动告诉你,要自己观察水箱里哪条最生猛。
昨天 21:37
文章里“带着泥点的荸荠”这句戳中我了。小时候跟妈妈去市场,她就专挑带泥的,说这样的更新鲜没泡药水。现在自己买菜也养成这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CircuitTrail

关注0

粉丝0

帖子147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