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一个雨夜,我开车穿过Richmond Hill的繁华街道,心里只惦记着一件事——找点地道的中餐暖暖胃。作为在多伦多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老移民”,我对这里的餐厅了如指掌,但大鸭梨这个名字总让我心痒痒。它藏在Yonge Street附近的一条小巷里,招牌不大,却透着老北京胡同的烟火气。推门进去,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像是小时候奶奶炖的鸭汤,瞬间把人拉回记忆深处。
餐厅的布局挺有意思,不算大,但布置得挺温馨。墙上挂着水墨画,角落里摆着几盆绿植,灯光柔和得像夕阳余晖。服务员都是华人,一开口就是地道的北方口音,亲切得让人忘了身在异国。我点了招牌的烤鸭,还有几道家常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和一份酸辣汤。上菜挺快,热腾腾的盘子一放,那股香气就勾得人直咽口水。
烤鸭是重头戏,皮脆肉嫩,一刀切下去,汁水四溢。他们用的是传统挂炉法,鸭皮金黄透亮,蘸上甜面酱和葱丝,卷进薄饼里,一口下去,满嘴的鲜香在舌尖跳舞。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在北京胡同里吃过的老店,大鸭梨的师傅估计是传承了那套手艺,鸭肉不柴不腻,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宫保鸡丁也出彩,花生脆生生的,鸡肉嫩滑带点微辣,调味不靠重油重盐,而是突出食材本味,吃得出来是用新鲜辣椒和花椒现炒的。麻婆豆腐就更地道了,豆腐软糯,肉末香浓,辣得恰到好处,不呛喉咙,反倒带出豆香的甘甜。
边吃边聊,服务员说他们坚持用本地农场的新鲜蔬菜,但酱料和香料都从国内空运,确保原汁原味。这让我想到正宗中餐在海外的不易——不是光靠名字就能唬人,得靠真功夫。Richmond Hill的华人社区越来越大,但能找到这样坚持传统的馆子不容易。许多店为了迎合老外口味,把菜改得甜腻或简化,大鸭梨却像块璞玉,没被商业化磨掉棱角。结账时,价格挺合理,人均三十加币左右,吃得心满意足。
走出餐厅,雨还在下,但胃里暖烘烘的,心里更踏实。这顿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像一场文化之旅。在异国他乡,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是种难得的慰藉。大鸭梨用它的朴实和坚持,提醒我们美食不该被潮流冲淡,而是该像老树根一样,深扎在传统里。下次带朋友来,我一定多点几道,让他们也感受这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