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mond Hill的街头,总藏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天,我偶然拐进一条小巷,远远就闻到一股浓郁香气,像是小时候祖母熬汤的味道,勾着人往里走。板面大王就藏在那儿,门脸不大,却挤满了人。老板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操着一口地道北方话,边招呼客人边忙着拉面。他说,这店开了快十年,靠的就是一份坚持:手工现拉板面,配上秘制牛骨汤,简单却直抵人心。
站在柜台前,我盯着师傅拉面。面团在他手里活了起来,先是一块软糯的白团,轻轻一扯,拉长、折叠、再拉长。动作行云流水,带着节奏感,面团在空中划出弧线,发出细微的“啪啪”声。不到一分钟,就变成了一碗细长均匀的面条。老板笑说,这手艺是家传的,得用高筋面粉加山泉水,揉半小时醒发,拉的时候力道要准,多一分太硬,少一分太软。煮出来,面条透着微黄光泽,入口弹牙,嚼劲十足,不像机器面那样死板。淋上自家调的酱油和香油,撒点葱花,简单却层次分明。第一口下去,舌尖先尝到咸香,接着是面团的麦甜,最后是那丝韧劲,让人忍不住再吸溜一口。
汤才是真正的灵魂。秘制牛骨汤在灶上咕嘟着,老板神秘兮兮地说,配方传了三代,从不外泄。我凑近看,大锅里牛骨堆得满满的,汤色乳白,飘着油花和香料。他解释,选的是澳洲草饲牛的腿骨和脊骨,先烤出焦香,再慢炖八小时以上。过程中加了党参、枸杞和几味中药,去腥提鲜。熬好的汤,浓郁却不油腻,喝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带着牛骨的醇厚和药材的甘甜。冬天来一碗,寒气全消;夏天喝,反而开胃解腻。配上那手工板面,汤浸透面条,每一口都像在品尝时间的沉淀。难怪老客都说,这汤是治愈系的,能让人想起家的味道。
为什么必点这两样?它们不只填饱肚子,更承载着故事。板面大王在Richmond Hill扎根,成了移民社区的缩影。老板聊起创业初期的艰辛:租个小铺子,每天凌晨四点熬汤,拉面拉到手指起茧。但他说,值!看到客人满足的表情,就觉得传统不该被遗忘。在这个速食时代,手工现拉板和秘制汤代表一种慢生活哲学——用心做一件事,才能做出温度。我常带朋友来,点一份板面加汤,边吃边聊人生。面条的韧劲提醒我坚持,汤的温暖教会我包容。下次路过,不妨停下脚步。点碗面,喝口汤,或许你会发现,美食的魔力不在新奇,而在那份真实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