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多伦多,Downtown的街道还蒙着一层薄雾,我裹紧外套,脚步匆匆地拐进Spadina Avenue附近的那家小店。推开门,一股熟悉的豆香扑面而来——是永和豆浆的味道,那种混合着黄豆醇厚和童年记忆的气息,瞬间让我恍惚回到了台北的老街。在多伦多这个多元文化的熔炉里,永和豆浆不只是一种早餐,它是许多华人游子的心灵慰藉,一根连接故乡的温暖纽带。
记得第一次在多伦多尝到永和豆浆时,我差点落泪。那是刚移民的头几年,乡愁像潮水一样涌来,偶然在Chinatown发现这家分店,点了一碗热豆浆配油条。豆浆入口绵滑,带着微微的焦香,是传统石磨工艺的印记;油条金黄酥脆,咬下去咔嚓作响,裹着豆浆的温润,每一口都像在咀嚼回忆。后来我才知道,永和豆浆在多伦多开了几家店,除了Spadina,还有Markham和Scarborough的分店,每家都保留了那份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但又不失本地化的贴心。比如,店员会用流利的英语或普通话招呼你,墙上挂着老照片,讲述着品牌从台湾永和区起家的故事——它诞生于1950年代,原本是路边摊的朴实早餐,如今成了全球华人的文化符号。
说到必尝美食,豆浆绝对是主角。我喜欢点甜豆浆,不加糖的原味版最能品出豆子的甘醇,但如果心情低落,就来碗咸豆浆:里头加了虾米、葱花和油条碎,咸鲜中透着微酸,开胃又暖心。油条得趁热吃,刚炸出来时外脆内软,配上豆浆,简直是天作之合。烧饼也别错过,芝麻香扑鼻,夹上煎蛋或肉松,一口咬下去,层次丰富得让人停不下来。还有饭团,糯米饭包裹着卤蛋、肉松和油条,扎实又满足,适合当早午餐。每次去,我都习惯早点儿避开周末高峰,店里人少时,能听到后厨师傅的谈笑声,仿佛置身台北的巷弄小店。
在多伦多品尝永和豆浆,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场文化对话。这里的老顾客有留学生、上班族,也有本地加拿大人好奇地尝试——我见过一位金发女孩第一次喝咸豆浆时皱起眉头,但第二口就笑开了花。永和豆浆的多伦多版本忠于传统,但豆子可能选用本地非转基因黄豆,口感更清爽些。它提醒我们,美食是流动的乡愁,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如果你来多伦多,别只奔着CN Tower,找个早晨,走进永和豆浆,点一碗热豆浆,让那熟悉的味道带你穿越时空。这不是快餐,而是一次心灵的慢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