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电影这东西真是奇妙。一块银幕,几束光,就能把人拽进完全陌生的世界,体验千百种人生。尤其是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海外电影,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视听刺激,更是一扇扇观察不同文化、理解不同人性的窗口。最近跟几个影迷朋友聊天,发现大家片单都塞得满满当当,却总有点选择困难症,不知道从哪部开始。正好,结合最近看的和一些公认的好片,聊聊值得花时间的海外佳作,还有怎么让观影体验更对味儿。
榜单这东西,向来是众口难调。与其说是“热门”,不如说是“值得被看见”。有些片子声势浩大,比如诺兰的《奥本海默》,这个导演嘛,总是能把复杂的科学概念和深沉的历史命题,拧成一股极具戏剧张力的绳,看得人心惊肉跳又欲罢不能。原子弹爆炸那一刻的寂静处理,简直绝了,是那种在影院里会不自觉屏住呼吸的震撼。但看完出来,心里沉甸甸的,像压了块石头,关于科学伦理、权力深渊的思考,能盘桓好几天。
也有些片子,像角落里独自发光的美玉,需要你静下心来发现。比如去年戛纳摘得金棕榈的《坠落的审判》,法国女导演茹斯汀·特里耶的手笔。它讲一个女作家卷入丈夫离奇死亡的漩涡,法庭戏层层剥茧,犀利得像手术刀,剖开的不仅是案件真相,更是婚姻里那些隐秘的裂痕、社会对女性的审视以及“母亲”身份带来的无形枷锁。演员桑德拉·惠勒的表演,细微到每一个眼神的颤抖都精准无比,看得人头皮发麻。这类片子可能不会让你肾上腺素飙升,但后劲绵长,像一杯醇厚的红酒,值得慢慢品。
当然,轻松点的选择也有。动画领域,《蜘蛛侠:纵横宇宙》绝对是视觉和叙事的双重狂欢。那种炸裂的、仿佛把所有颜料罐子打翻又精心组合的视觉风格,配上平行宇宙的脑洞和青春期蜘蛛侠的成长烦恼,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心潮澎湃。它证明了超级英雄电影还能这样玩,艺术性和娱乐性一点不冲突。还有《留校联盟》,保罗·吉亚玛提演的那个古板历史老师,带着一群“问题”学生过圣诞,温情脉脉又带点酸涩的幽默,像冬日里一杯暖手的热可可,不声张,但足够治愈。
说到观影体验,这年头,在家打开流媒体平台太方便了,手指一点,世界影库尽在眼前。方便是方便,但总觉得差点意思。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可能弹出的消息通知,旁边亮着的手机屏幕,甚至手边没吃完的零食包装袋哗啦作响……这些都在悄悄偷走电影的魔力。那些精心设计的构图、微妙的光影变化、细腻的配乐层次,甚至演员一个意味深长的停顿,在一次次分心中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真想好好感受一部电影,尤其是那些值得细品的海外佳作,仪式感还是得有一点的。我的笨办法是:关上灯,拉好窗帘,手机调静音扔远点,最好能用投影仪投个大画面——让影像尽可能占据你的视野。给自己泡杯茶或者倒杯酒,找个最舒服的姿势窝着,然后,把自己彻底交给那束光,交给那个故事。你会发现,同样的电影,在电影院之外,也能咂摸出不同的滋味。那些细微的情感流动,那些被精心埋藏的隐喻,在足够专注的黑暗里,会自己浮现出来。别怕慢,别怕闷,好电影往往需要你“在场”,而不是仅仅“看过”。
电影的世界太广阔了,语言和地域从来不是障碍,心才是。榜单只是引子,指南也只是建议。最重要的,是找到能真正打动你、让你思考、让你笑或让你哭的那一部。然后,关掉干扰,沉浸进去。银幕的光像海,愿我们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岛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