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二叔是我老家村子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真名叫李强,但没人叫他大名,大家都喊他“犟二叔”,因为那股子倔劲儿像刻在骨子里一样。我小时候常去他家玩,他家在村西头,院子不大,却种满了石榴树,那是他年轻时从外地带回来的苗子,村里人都笑他浪费力气,说这贫瘠的土地长不出果子。他不听劝,硬是挖坑施肥,一干就是五年。结果呢,石榴树真的开花了,红艳艳的,成了村里的风景。可这份固执,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记得那年冬天,村里修水渠,大家都同意按规划绕开他家的地,省得挖到老坟头。犟二叔偏不干,他认定水渠该直着走,能省一半工。他拿着铁锹站在地里,冻得嘴唇发紫,吼着“谁动我的地,我就跟谁拼命”。村干部劝了又劝,连他儿子都来拉他回家。他不理睬,硬是扛了三天三夜。最后,水渠改了道,可村里人从此见了他就躲,说他是个老顽固。那件事后,他儿子气得搬去城里,好几年没回来。犟二叔蹲在门槛上抽烟,眼神空洞,嘴里还嘟囔着“我没做错”。
其实,他的固执不是天生的。听老人说,他小时候家里穷,爹娘早逝,靠捡破烂养活弟弟妹妹。有次饿急了,偷了地主家的玉米,被抓起来打,他咬着牙不认错,硬是挨了顿鞭子。从那以后,他就觉得,认输就是死路一条。这种心态,让他在文革时吃了大亏——他坚持说真话,不肯诬陷邻居,结果被关进牛棚,差点没命。可也是这股劲儿,让他后来承包荒地种药材,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固执像把双刃剑,砍伤别人,也割伤自己。
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医院里。他得了肺病,咳得厉害,医生让他戒烟,他偏不,说抽了一辈子烟,戒了就不是他了。儿女们哭着求他,他挥手赶人走,只让我陪他聊聊。那天阳光斜照进来,他眯着眼,讲起年轻时的冒险:一个人去新疆贩羊皮,迷路了三天,靠喝雪水活下来。他说,固执是他的铠甲,没了它,他早被生活碾碎了。可那铠甲太重,压得他喘不过气。出院后不久,他就走了。葬礼上,村里人聚在一起,有人叹息,有人敬酒。他儿子红着眼说,爸的固执教会他坚持,但也让他错过了太多温情。
犟二叔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固执可以筑起高墙,保护内心的脆弱;可墙太高了,就挡住了阳光和拥抱。生活中,谁没点倔脾气?但学会在坚持和妥协间找平衡,才是真正的智慧。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石榴树还在开花,我就想起他佝偻的背影——一个用一生证明,固执不是愚蠢,而是孤独的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