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福如楼那扇沉甸甸、带着岁月包浆的木门,一股复杂又和谐的香气就扑面撞了上来。不是那种商场餐饮层千篇一律的香精味,是热油爆锅的镬气、老汤慢炖的醇厚、还有隐隐约约,来自后厨案板上新鲜食材本身的清甜混杂在一起的气息。鼻子先醒了,胃也跟着蠢蠢欲动。这地方,进门就知道,来对了。
店里谈不上什么豪华装修,甚至有点旧。磨得发亮的八仙桌,椅背被无数食客靠得油光水滑的木头椅子,墙上的老照片泛着黄,记录着不知哪一年的热闹。跑堂的大叔嗓门洪亮,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穿梭在桌与桌之间,手里稳稳当当托着热气腾腾的盘子,嘴里还能清晰报着菜名。这种烟火气,是再多霓虹灯和背景音乐也复制不出来的生命力。
点菜没看花里胡哨的图片菜单,直接瞄着邻桌那盘油光锃亮、皮酥肉嫩的烤鸭下手了。看着老师傅推着烤鸭车过来片鸭,那真是种享受。手起刀落,薄厚均匀的鸭片整齐码放,鸭皮是透亮的琥珀色,皮下几乎不见肥油。夹起一片,蘸点甜面酱,配上几根葱白丝、黄瓜条,裹进薄如蝉翼的荷叶饼里。一口下去,先是酥脆的鸭皮在舌尖化开,带着浓郁的果木香,紧接着是细嫩多汁的鸭肉,酱的甜咸、葱的辛香、黄瓜的清爽,层次分明又瞬间交融,在嘴里奏响一曲和谐的交响乐。这鸭子,吃得就是那份几十年炉火不熄的功夫。
不能光吃鸭子。一道看似普通的“开水白菜”端上来,清汤寡水的样子。舀一勺汤送入口中,瞬间就被征服了。那汤,清澈见底,却蕴藏着难以言喻的深邃鲜味。不是味精的霸道,是无数食材精华经过长时间吊制,最终化繁为简的极致呈现。白菜心软糯清甜,吸饱了汤汁的精华。这道菜,吃的就是底蕴,是厨子对“鲜”字近乎苛刻的理解。
还有那道“葱烧海参”。海参发得极好,软糯弹牙,毫无腥气。浓郁的葱油酱汁紧紧包裹着每一寸,酱香、葱香、海味融合得天衣无缝,浓郁却不腻口,每一口都是扎实的满足感。配上一碗晶莹剔透、粒粒分明的白米饭,浇上一点酱汁,幸福感油然而生。这菜,考的是火候的精准和对食材本味的尊重。
吃着吃着,邻桌一位银发的老爷子跟跑堂熟络地聊着天,说从年轻时就爱来这儿,几十年味道没变。跑堂笑着应和,手上动作一点没慢。这种熟客与店家之间流淌的默契和信任,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比任何调料都珍贵。
走出福如楼,肚子里装满了美味,心里也沉甸甸的。满足感不仅仅是味蕾的狂欢,更是一种熨帖。在这个追求快节奏、新花样的时代,能踏踏实实守住传统手艺,把一道道看似平常的菜做到极致,让食客吃出食物本真的美好和时间的分量,福如楼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安心又回味的地方。它不靠噱头,只凭真功夫和那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稳稳地立在城市的喧嚣里,像一个温暖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