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冬天,我在多伦多郊区闲逛时,偶然听说Markham有家叫“石库门”的餐厅,主打正宗上海本帮菜和精致点心。作为一个从小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吃货,我立刻心痒痒了——海外能找到地道家乡味的机会可不多啊。上周末,我拉上几个老友去尝鲜,没想到那顿晚餐让我找回了不少童年的记忆。
石库门藏在Markham的繁华街区,门脸不大,但一走进去就闻到那股熟悉的酱油香和葱油味。餐厅内部设计挺有意思,墙上挂着老上海的黑白照片,木制桌椅透着江南水乡的温润感。我们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服务员热情地递来菜单,一口流利的沪语让我瞬间放松下来。菜单上密密麻麻写着红烧肉、油爆虾、蟹粉豆腐这些经典本帮菜,还有小笼包、生煎包等点心,每一道都标注着“手工现做”的小字。
点菜时,我特意选了红烧肉和清炒河虾仁,外加一笼蟹粉小笼包。等菜的空档,我和朋友聊起上海菜的演变史——本帮菜源自江南农家,讲究浓油赤酱,用糖和酱油调和出咸甜平衡的风味。这背后其实是上海开埠后中西融合的结果,比如红烧肉的做法,就吸收了法式炖煮的细腻。当那道红烧肉端上桌时,酱汁闪着琥珀光泽,肉块肥瘦相间,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我差点以为回到了外婆家的厨房,那种炭火慢炖出的胶质感,在海外餐厅里实属罕见。
点心部分更让人惊艳。蟹粉小笼包皮薄如纸,轻轻一咬,滚烫的汤汁就溢出来,蟹黄的鲜香直冲鼻腔。师傅告诉我,这手艺得靠十年功——面团要揉得筋道,馅料得用新鲜蟹肉手工拆解,蒸制时火候差一秒都会破皮。我们还尝了生煎包,底部煎得金黄酥脆,肉馅多汁弹牙。吃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在城隍庙排队买点心的场景,那种街头小吃的烟火气,竟在千里之外的加拿大复刻得如此真切。
整顿饭吃下来,人均花了40加币左右,不算便宜,但每一分钱都值。餐厅老板是上海移民,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坚持用本地食材替代进口货,比如安大略省的猪肉代替金华火腿,反而让味道更清爽健康。这种创新精神让我感触很深——美食不只是怀旧,更是文化的活化石。离开时,我打包了一份八宝饭,回家慢慢回味。如果你们也在海外漂泊,石库门绝对值得一试,它能让你在舌尖上重游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