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糊涂楼,那股子烟火气扑面而来,仿佛闯进了一个老朋友的后厨。这家藏在老城巷弄的小馆子,门脸不起眼,可一推开门,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就能把人勾住。记得头一回去,还是朋友拽着我去的,说是有道招牌菜能让人“吃出人生百味”。那时我半信半疑,但尝了一口红烧狮子头,软糯的肉馅裹着浓汁儿,舌尖一碰就化了,才明白什么叫“糊涂”里的智慧——看似简单,却藏着几代人的手艺。
糊涂楼的必点招牌菜,首推那道红烧狮子头。这可不是普通的大肉丸子,厨师老张告诉我,选肉得用五花三层的猪颈肉,手工剁馅儿,再加点马蹄碎提鲜。炖的时候,火候是关键——小火慢煨两小时,汤汁收得浓稠,肉丸吸饱了酱香。一口咬下去,先是外皮的焦脆,接着是内里的绵软,咸甜交织,像极了江南的烟雨,温润又不失力道。每回带新朋友来,我总点这个,看着他们眼睛一亮的样子,就觉得值了。
另一道不能错过的,是他们的清蒸鲈鱼。鱼是每天清早从码头现捞的,蒸之前抹上姜丝葱段,淋上秘制豉油。端上桌时,鱼皮泛着油光,肉质白嫩得能透光。吃的时候,别急着动筷,先舀一勺汤汁浇在饭上——那股鲜劲儿,直冲脑门。有一回,我和老张聊起这道菜,他笑着说:“好鱼靠的是水质,咱这儿的水,养出的鱼不带泥腥。” 这话不假,吃过的都成了回头客。
至于隐藏美食,糊涂楼玩得妙。菜单上没印的“醉蟹”,只在秋蟹肥时悄悄供应。老张会看人下菜碟,熟客来了,他才从后厨端出一小碟。蟹黄饱满,酒香微醺,入口即化。第一次尝到它,是去年深秋,我加班到深夜,饿得慌,老张看我蔫蔫的,就上了这个。那滋味,暖到心坎里,比什么药都管用。另一道隐藏款是“野菜豆腐羹”,春天野菜冒头时才有。豆腐是自家磨的,嫩得能掐出水,野菜清苦回甘,喝一碗,整个人都清爽了。这些菜不张扬,却藏着糊涂楼的魂——随季节而变,随人情而动。
在这儿吃饭,不只是填肚子,更像听一段故事。老张总说:“菜是死的,人是活的。” 糊涂楼的菜单,看着简单,却因厨子的用心活了。下回去,别光盯着招牌,多和老张唠唠,说不定能挖出更多宝贝。人生嘛,有时候糊涂点,反而尝到真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