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来多伦多那会儿,最挠头的不是语言,也不是枫叶卡那些琐事,是胃。想吃一口家乡的味道,得跑断腿。唐人街的老店有烟火气,但品种有限;西人超市的亚洲区,永远就那么几样瓶瓶罐罐,像橱窗里的摆设,少了灵魂。直到朋友神神秘秘地开车带我去了趟士嘉堡那边,说“带你开开眼”,目的地就是这家华盛超市。车还没停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到里面人头攒动,那熟悉的、混合着生鲜蔬果和干货海味的复杂气息,隔着门缝就钻了出来,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来对地方了。
推门进去,嚯!那阵仗,真不是盖的。琳琅满目这个词,放在这里都显得有点单薄。蔬菜区水灵得不像话,不是那种摆在冷柜里打蔫儿的进口货。广东人爱的菜心、芥蓝绿油油支棱着;上海青、鸡毛菜嫩得能掐出水;北方冬天少见的香椿芽、新鲜花椒,就那么一大把一大把地堆着,价格还特别实诚。水果更是天南地北,泰国的山竹、龙眼,台湾的凤梨释迦,日本的晴王葡萄,还有当季的本地草莓樱桃,色彩斑斓得像开了染坊。关键是什么?新鲜。叶子是挺括的,果皮是饱满有光泽的,不是那种漂洋过海、历经沧桑的疲态。光是挑挑拣拣,看着这些水灵灵的果蔬,心情都能好上一截,有种被富足包围的踏实感。
海鲜区永远是超市里的“流量担当”。华盛这点做得太到位了。巨大的水族箱里,活蹦乱跳的游水鱼虾蟹是主角。龙趸、红斑、盲鰽这些在粤菜馆里身价不菲的“贵客”,在这里都能找到鲜活的身影。最绝的是那个现点现杀的服务。你指哪条,师傅眼疾手快捞上来,麻利地敲晕、刮鳞、去内脏,行云流水,看得人目瞪口呆。冰台上铺满了各式海产:巴掌大的带子贝柱饱满厚实,三文鱼腩肥美得泛着诱人的油光,生蚝撬开了壳,海水和蚝肉的气息直往鼻子里钻。冷冻柜里还有整条的黄鳍金枪鱼、切好的刺身拼盘,品质一点不含糊。空气里弥漫着海水的咸腥,混杂着冰块清冽的味道,这场景,活脱脱把半个海鲜市场搬进了超市。
往里走,冷冻区和冷藏柜是另一个宝藏世界。这里藏着无数忙碌日子里偷懒的法宝,也藏着最地道的家乡味。各种品牌的速冻点心:虾饺、烧卖、叉烧包、流沙包、糯米鸡……蒸笼一上,几分钟就能还原茶楼七八成的风味。手工制作的北方水饺、馄饨,皮薄馅大,种类多到选择困难。还有火锅爱好者的天堂——雪花肥牛、和牛片、手打牛丸虾滑、毛肚黄喉,应有尽有,品质甩普通火锅店几条街。冷藏柜里的豆腐、豆制品花样繁多,嫩豆腐、老豆腐、油豆腐、豆干、素鸡……连豆苗、豆芽都水灵灵地码放着。新鲜的切面、拉面、河粉、粿条,省去了自己和面的麻烦。每次推着车路过这片区域,购物车总是不知不觉就沉了。
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捣鼓点复杂菜式的人来说,调料干货区简直就是圣地。货架高耸入顶,密密麻麻摆满了来自中日韩、东南亚各国的瓶瓶罐罐、袋袋包包。酱油就有十几种:生抽、老抽、蒸鱼豉油、日本淡口、浓口、白酱油…醋也是米醋、陈醋、香醋、大红浙醋、苹果醋排排坐。各种酱料:豆瓣酱、黄豆酱、沙茶酱、XO酱、是拉差辣椒酱、韩式辣酱、日式味噌……看得人眼花缭乱。干货区更是包罗万象:香菇、木耳、黄花菜、腐竹、粉丝、各色豆类、红枣桂圆枸杞等滋补品,还有炖汤必备的南北杏、无花果、霸王花。想找点特别的?潮汕的沙茶粉、台湾的肉燥酱、马来西亚的咖喱膏、泰国的冬阴功酱料包,总能给你惊喜。在这里,复原一道记忆深处的家乡菜,或者尝试一道异国风味,变得触手可及。
逛华盛,不仅仅是购物,更像是一种感官和情感的双重满足。耳边是熟悉的多语言交织——粤语、普通话、闽南话、越南话、甚至英语,推着购物车的人们,脸上带着一种目标明确的满足感。空气里混合着复杂却令人心安的气息:生鲜区的泥土和青草味,海鲜区的海水咸鲜,熟食区飘来的烤鸭、烧肉的焦香,还有干货区隐隐的菌菇和药材的独特芬芳。这种氛围,是在冰冷整齐的西人超市里绝对感受不到的。它嘈杂、热闹,甚至有时候人多了有点挤,但正是这种“烟火人间”的气息,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归属和慰藉。尤其是在多伦多漫长的冬天,走进温暖的华盛,看着满眼熟悉的食材,闻着那些魂牵梦绕的味道,仿佛冰冷的空气都被驱散了,胃和心,都被妥帖地安放好。这里不只是一个买菜的超市,更像是一个储存乡愁、连接文化、喂饱灵魂的驿站。推着满载的购物车出来时,感觉不仅是带回了食物,更像是带回了一份对抗异乡疏离感的底气,和对下一顿美餐的满满期待。那厨房里即将响起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生活最踏实动听的背景音。
|